訪談|20180711 聯合新聞 專訪 - MIN HEE JIN

By 晚上7:58 , , , , , ,

音樂界的 Woman Power : MIN HEE JIN
http://www.yonhapnews.co.kr/bulletin/2018/07/10/0200000000AKR20180710146700005.HTML
[Yonhap News=Park Soo Yoon]


*本文翻譯未經同意嚴禁部分或全文以任何形式引用或轉載。
*MIN HEE JIN 已經於 2019 年離開SM娛樂。


/

SHINee、EXO 獨具一格的形象打造 「視覺是 KPOP 的催化劑」
從職員到理事 「拼命工作但很享受」

成立於 1995 年的 SM Entertainment 以 1996 年的 H.O.T. 為首,打造了許許多多的偶像團體,在 1990 年代末開啟了韓國國內的偶像時代之後,在 2000 年代更是左右著亞洲市場,而在 2010 年代,他們則是開拓了遠至歐洲及南北美的 KPOP 絲路。

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成果,獨具一格的視覺功勞並不亞於音樂,少女時代、SHINee、f(x)、EXO 的視覺總是大膽而創新,「韓國人竟然這麼漂亮又好看?」這樣的讚揚紛然而至。

迎來出道十週年的 SHINee 上個月在第六張正規專輯記者會上說「人人都覺得 SHINee 清爽又充滿活力」,他們能夠如此充滿自信這麼說,也都歸功於他們始終搶先潮流一步的視覺美學。

打造了 SM 獨樹一幟的視覺的創意總監兼理事 MIN HEE JIN (39) (*註1) 最近在首爾清潭洞的 SM 娛樂大樓裡與我們見了面,2002 年透過公開職員應徵進入公司的 MIN 理事在 2017 年 3 月的理事會上獲任為理事。

從就讀於美術大學、加班有如家常便飯的老么職員到在韓國國內代表經紀公司 SM 坐陣藝術指導大位,她向我們吐露了她一路走來的過程,以及現今的煩惱。

在她的辦公室裡,擺放著包含日本 1980 年代歌手阿川泰子的黑膠唱片《SUNGLOW》(*註2)在內的許多專輯設計品,讓人不禁感嘆,簡直像是一座巨大的圖書館。




——您是因為什麼契機才進入 SM 的呢?
主修設計的我對專輯封面的製作很有興趣,那個時候音樂廠牌還不是很多,因此就覺得如果可以進到當時最廣為人知的 SM 工作的話,在各種意義上應該都能成為很有趣的經驗。

——您在學生時代對偶像音樂有興趣嗎?
沒有(笑),我從小主要就都聽第三世界的音樂,從完全佔據我童年時期的 Antonio Carlos Jobim(*註3)、(João)Gilberto(*註4)、Luiz Bonfá(*註5)、Bruno Nicolai(*註6)、Francis Lai(*註7)這些古典開始,到 Arto Lindsay(*註8)、Giorgio Moroder(*註9)到 Pizzicato Five(*註10)等等,如果要我選出以前喜歡的音樂,應該可以算是不勝枚舉。從爵士、迪斯可、Alternaltive、AOR(Adult-oriented rock)、French Pop、混合各種風格的 Lounge 等等,不分國家或曲風,我主要只會聽我自己喜歡的風格。

——創意總監(Creative Director)的工作又是什麼呢?
雖然根據領域、行業種類的不同, 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太一樣,但以我們的標準來說明的話,可以解釋成是一份「用視覺化的方式體現音樂的理念,並把視覺的奇想具象化」的工作,涵蓋了專輯的視覺、服裝、MV 企劃與製作,以及相關的前導預告宣傳企劃到製作,超過很多人所認為的設計或影像的範疇,在各式各樣的脈絡裡建立起藝人的形象。

比方說,我們為了 f(x) 的《4 walls》專輯的前導宣傳做了展覽活動(*註11),或是 EXO 在《EXODUS》專輯的密碼宣傳是以推理為基礎來與歌迷們做遊戲互動(*註12),EXO 的象徵圖樣採取了「Brand Identity(BI)」的概念,每張專輯都會有多樣的變形與運用,包含不久之前  SHINee 的色票宣傳企劃(*註13)等等,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樣子,也讓讓大家看到各式各樣的成品。

剛進公司的當時,其實整個業界都還沒有這種概念的業務或是部門,所以,我認為我現在在做這些事情都會是有意義的。未來我也希望可以不受限於業務領域,以視覺為基礎,更有彈性地來企劃各種有趣的東西。



——您也新主導了 SM 的企業形象(Corporate Identity/CI),這裡頭包含著什麼意義呢?
希望能代表出 SM 為了迎合瞬息萬變的未來而不斷進步的樣子,建立起在不斷延伸事業觸角的同時也能產出多方面的內容,並且能柔軟地應對新媒體的全新品牌 System 與 Identity ,因此,我們呈現出了能夠變形與擴張的「Flexible Identity」。這次執行了我的起點、同時也是我所屬的企業的CI 更新,在我身為創意總監做過的許多案子裡,這是特別具有意義的一項。

——無論是哪一行,從小職員晉升為管理職都很不容易呢。
我從來都沒有用一定要升官或是想要升官的心態來工作,而且除了比較特殊的例外情況,公司裡大部分都是從小職員升上來的,最重要的是努力不要讓自己丟臉,雖然並不簡單,但在有限的條件裡,我確實工作得很拼命。

——沒有什麼辛苦的地方嗎?
當然多著了,我的意思不是指升上主管的過程,而是要把工作做到好,這過程真的非常艱鉅,以前年輕時候還帶著運動服來公司,不分晝夜地工作。儘管當然會覺得孤單,但另一個角度來說,我也真的很樂在其中,而且也不是別人要求我要這麼做,或許是因為就算沒時間也還是有很多要做的與想達成的目標吧,奇妙的是,就算為了某個案子好幾天沒睡覺,也真的會有種腎上腺素被激發的感覺,雖然身體疲憊不堪,心裡跟腦子裡卻一直只想著那件事。現在回頭來看確實辛苦,但我覺得就是用那種目標意識才撐過來的。

——您認為在 KPOP 中,視覺所佔的比重是多少呢?
不只在偶像業界,整個時代注重視覺、也就是「直覺」本身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實際的地位可以視為與音樂平起平坐吧,尤其在 KPOP 中更是充分擔任著催化劑的角色。

——您為了要豐富每個文化圈中不同的審美標準而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呢?
與其說是要花心思去讓各種不同的標準變得豐富,我們的重心反而放在去賦予每一個團體個性。

——SM 的內容有時會收到「費解」的評價,而 SHINee 的正規六輯的封面似乎也應用了現代美術。
我們從沒有刻意追求要讓人難以理解,我們只是更在乎本質和新的東西。 SHINee 視覺設計中使用到的三原色、基本圖形其實都離「費解」有很大的距離,這些色彩、圖形反而連是小孩子都能理解的基本元素。以 SHINee 來說,紅黃藍三色是用來表現出「色彩三原色(完成色)」的概念,雖然 SHINee 因為團名而有很多「光芒」的象徵,但我們更希望把 SHINee 詮釋為獲得了「光芒」這個本意的人,因為包含了「持續」與「永續」的意義,因此比起光的三原色,我們反而用了實際存在的色彩三原色來表現。


——這看起來與其他的公司推出的各種專輯封面上那些偶像的臉龐可說是背道而馳,同時也是一種差別化。
我認為,如果是一張在數位化時代裡依然得要收藏的專輯,我們就應該要把它視為另一個層級的概念才對,假如以這樣的想法出發,那麼要用專輯封面上肖像的有無來作為不同價值的衡量,我想就可能變成沒什麼意義的論爭了。尤其,如果專輯裡已經收錄了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豐富人像照,封面上到底要不要有肖像的價值判斷反而應該能更加自由吧,這並不是「沒有人像的設計更好」這麼單純的邏輯,意義在於,當我們回過頭來反思專輯封面所具有的既定象徵性時,人像的有無就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

——一部份歐美評論批評 KPOP 像是「從工廠裡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您有什麼想反駁的地方嗎?
我無法單純回答是或不是, 我想這個問題必須拿來和對時代、市場的哲學省察以及對現象的觀察一起來討論。現下這個過飽和的偶像市場有了資本能力,一旦有新的東西出來,類似的東西就會立刻被量產,甚至讓人分不清楚到底是誰先做的。而這種現象也不是只有在偶像市場裡被批評,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複製,我認為這不但是當代的課題,也是現代人必須不斷煩惱的議題。問題是,這沒辦法光靠個人就一下子解決,只有省思過的某個人為議題開了頭,並結合其他許許多多人的努力與合作,才能看得到解決的曙光。

——請您給夢想成為藝術指導的後進們一些建議。
在許多脈絡中,我時常會覺得市場已經達到高度化、過飽和的程度,不但需要一個截然不同的突破口,也是個一旦鬆懈就會落伍的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不會去慫恿各位對娛樂市場有茫然的希望與期待。不過,我也期待各位能不斷追求新事物,並開啟新的議題或討論。雖然很難,但越是這樣,就越是希望各位能夠領悟到真誠與心意的重要。






*註1:MIN 大大常被譯為「閔熙珍」,但因為沒有查到她的漢字正名,因此本文皆以羅馬拼音來表示。
*註2:日本歌手阿川泰子在 1981 年發行的爵士專輯《SUNGLOW》。(單曲〈SKINDO LE LE〉試聽
*註3:Antonio Carlos Jobim,巴西著名作曲家,音樂類型主要為Bossa Nova、爵士等。(wiki
*註4:João Gilberto,巴西音樂家、吉他手,於1950年代創立了Bossa Nova 曲風。(wiki
*註5:Luiz Bonfá,巴西音樂家、吉他手,主風格為巴西爵士、Bossa Nova。(wiki
*註6:Bruno Nicolai,義大利著名電影配樂音樂家,主要活躍於1960-1980年代。(wiki
*註7:Francis Lai,法國音樂家,最以電影配樂著名,曾獲奧斯卡、金球獎等獎項肯定。(wiki
*註8:Arto Lindsay,美國著名吉他手與主唱,曾隸屬於The Lounge Lizards、DNA等樂團,並參與電影作業。(wiki
*註9:Giorgio Moroder,義大利音樂家,多次入圍並曾得過奧斯卡、可來美籍金球獎等獎項,是80年代的電影配樂大師。(wiki
*註10:Pizzicato Five,日本澀谷系樂團,以電子與充滿活力的曲調聞名,並在海外取得成功,於2001年解散。(wiki
*註11:在《4 Walls》專輯發行之前的2015年10月21-26日,SM 在梨泰院的一間藝廊舉辦了「4 WALLS’ AN EXHIBIT」的展覽,利用四面牆的投影來展示成員們的影像,結合當時在 SNS 上的公開的預告,以及與 BANA 所屬音樂人的音樂合作,進行完整的宣傳前導活動。(topstarnews
*註12:EXO 在 2015 年專輯《EXODUS》發行前進行了「Pathcode」的宣傳活動,需輸入官網(連結已死;;)的提供的答案即可看到成員的預告照,並配合特設推特(連結)與個別成員做預熱。(私心放個嘟預告)
*註13:SHINee 在 2018 年專輯《The Story of Light》發行架設了特別官網(連結又死了;;),使用者可利用色票、回答 SHINee 歷年有關的問題來建立的歌單或是其他互動遊戲。





                                
► translated by cyl.
►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及引用
► No sharing, quoting and re-uploading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 YOUR SONG.  www.your-song.net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