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2025年10月號《W Korea》雜誌 - 潤娥

By 下午6:42 , , , ,

https://t.co/1GGe7N1j2b
[Editor=Kim Min Ji]






——聽說在 tvN《暴君的廚師》中有八、九成的料理都是由妳親自完成的。
我為了這部作品,有去上了大約三個月的料理課程,也和顧問主廚一起將戲中的料理一道一道都試做過一次,片場雖然有替身廚師,但既然都特意去學了,不如乾脆就由我來做吧。不過我從小就對下廚很有興趣,我尤其喜歡在教育頻道介紹餐飲食譜的節目,別人看可能會覺得無聊,但我覺得那種節目真的非常有趣,現在我在家也會自己做著吃,烘焙也是我的興趣之一。

——雖然這部是歷史劇,但微妙精緻、彷彿漫畫般的導演手法也相當引人注目,本劇導演 JANG TAEYOO 從 SBS 《女人天下》作為助導開始,到後續 SBS《風之畫師》、《樹大根深》等作品,對時代劇可說是得心應手。我後來查了才發現原來他在大學是主修設計的,因此很能理解那個「特色(때깔)」的秘密。(笑)
就是那種「首爾大學美術大學偶吧」的類型對吧(笑),一聽到是要由他來執導,我就第一個舉手說我要演這部戲。這部的角色本身也充滿魅力,我所飾演的延志永雖然在一夕之間從現代穿越時空到過去,但即便落到陌生的環境中,她也不會輕易屈服、仍然朝著夢想奔跑,而且時代潮流也剛好很契合,最近全球對於韓式飲食有很高的興趣,劇中呈現的都是宮廷料理,我想也能藉著這部作品,用更有趣味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股魅力。

——去年妳和《W Korea》曾經一起參加坎城影展,當時有沒有留下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呢?
踏上坎城紅毯這件事本身就很具象徵性,剛開始只覺得一切都很新奇,當時在市場展上,正好介紹到我所主演的《凌晨兩點的惡魔》,我走到攤位、看到海報之後,突然就產生了「啊,下次想因為作品來這裡」的念頭。

——《凌晨兩點的惡魔》是妳與李相槿導演繼 2019 年的電影《極限逃生》後睽違多年的合作,兩位可以說是「出道同梯」,《極限逃生》是導演的首部長片,同時也是妳第一部主演的電影作品。
還記得當時我們自己也會笑著說「那我們是一起當練習生之後,現在一起出道的出道組了呢!」(笑),我們在片場也會有同梯出道的同伴情誼,認識導演的人們都說這部電影是「非常李相槿的作品」,我也深有同感。他充滿了新穎的點子,那些發想本身都非常有趣,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心地很善良的人,該怎麼說呢,很溫暖、柔軟的一個人,這份純真全都融入在他的電影裡。

——妳在《凌晨兩點的惡魔》裡幾乎可說是一人分飾兩角,白天是個平凡的麵包店老闆,但到了晚上就會搖身一變成惡魔般的「善智」一角,尤其看到「夜晚的善智」彷彿暴走般狂奔的樣子,給我一種妳無論在表現或演技方面都變得更為大膽的印象,無獨有偶,李相槿導演果然也留下了「演員有很多想表現的地方」這樣的話。
其實夜晚的善智更接近是個在模仿惡魔的小孩,所以這個角色的本質有著「孩子氣」的特質,嚷嚷著「我恐怖吧?恐怖吧!」,硬要表現出惡魔般的樣子,因此我把台詞、動作、表情都極度地誇張化。只是要在眾多工作人員盯著的現場做這種表演,其實會需要一股「狠勁」,但牙一咬眼一閉,豁出去演過一次之後,就會有種不受侷限、什麼都做得到的感覺,透過這部作品,確實感受到自己好像打破了內在的某一座牆。

——「如果要將導演要求的指令變成表演,必須要將它先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潤娥在這方面做得很棒,簡言之,就是她演得很好。」,與妳共演《極限逃生》的演員曹政奭曾經這麼評價,其實跟隨指示和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可說是完全不同的次元的事情對吧?穿梭這兩者之間時,妳有沒有自己的獨門秘訣呢?
我覺得那像是雙軌並行,首先,我的大框架是跟隨本能,按照自己讀完劇本得到的第一個感覺、不假算計地去表演,接著,在片場無數的拋接之中所層層堆疊起來的層次就又是另一個框架,因為我還想從共事的導演或對手演員的視角來看這個角色,所以我經常會問東問西,「這句台詞為什麼會奇怪?這個動作為什麼這麼彆扭?」,我會不斷問這些來填補那些空白,隨著這兩種過程的累積,對於角色的詮釋也就變得更為立體。

——電影《機密同盟》裡就算無業也不輕易看人臉色行事的敏英、KBS《你是我的命運》裡被苛刻對待也像蜜糖般勇敢克服的世碧、MBC《黑話律師》裡為了洗刷丈夫冤名而到處奔走的薇瑚,妳主要都扮演生活能力強、而且勇敢又堅毅的角色,回過頭來看,妳覺得為什麼這些角色會找上妳呢?
因為我從很小就出道,活動期間也長,所以在鏡頭前主要呈現的形象一直都充滿能量,可能是因為這樣才會接到這些符合我形象的角色吧,加上因為我選擇了自己所擅長的角色,也進一步地深化了這一面。不過,隨著一年一年過去,我也感覺到自己變得更安靜、沈穩了許多,那不是指我變得陰沉,而是我內在的開朗有了不太一樣的質地,保有健康乾淨的形象固然是一件值得感謝的好事,但另一方面來說,我也非常想展現出會讓人驚訝「原來林潤妸也有這一面嗎?」的改變,尤其到了最近,這種心情確實越來越強烈。

——「得把我成長的過程如實地攤開在大眾面前,如果跳過了過程、只展現出結果的話,大家會覺得很陌生。」,這是妳平時常提到的話,也可以視為是已經和大眾長久共存的創作者的態度。
小時候決定要做這份工作、進到公司踏入這行,這都是我的選擇,但即便我有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情,有太多事情都已經為我決定好,只是我默默認真完成了那些東西的時間很長,透過那些,才形成了大眾所熟悉的「林潤妸」的模樣,也讓我覺得,要是某一天我只考慮自己想做的,突然做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選擇,那觀眾也一定會感到很陌生。但比起這些,我並不是想追求在沒人關注的地方獨自完成了些什麼的成就感,而是更想在並存的過程中慢慢累積羈絆,雖然這也有我意識到大眾的態度,但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算是都有做出自己認為好的選擇。

——「因為少女時代的活動,我長時間處於團體生活中,我本來不知道原來自己是有選擇權的,直到過了三十歲,我才開始不斷去問自己所喜歡的到底是什麼。」這是我今年遇到演員崔秀榮時她說的話,妳也對此深有同感嗎?
我也跟姊姊很像,2023 年 JTBC《歡迎來到王之國》殺青之後,我大約休息了快一年,自出道以來,很少有這種機會能休息這麼長的時間,工作對我來說就是如此家常便飯。隨著年資的累積,無論面臨什麼情況,我都能自然而然地仰賴經驗去想出解決辦法,但當我真正休息、面對真實的日常生活時,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會做,不懂的東西也非常多,看到周遭的同學們,明明彼此同齡,卻感覺他們更像是成熟的大人,完全就是小時候茫茫想像裡那種三十幾歲的姊姊們的模樣。後來仔細想想,倒也不是因為我跟他們相比有所不足,只是彼此經驗值的方向不同罷了,不過我還在努力要去稍稍擺脫因為長期的團體生活所產生的優柔寡斷,我也才因此能夠埋頭苦思「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

——那當妳傾聽自己真正的聲音時,妳所迎來的「我」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慢慢看到自己主體性的一面,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大眾與我之間其實也有著長期累積下來的關係和信任,因此在我選擇我喜歡的東西時,也開始會相信大眾願意跟著和我一起,現在的我稍微明白了這些,所以此刻在我內心彷彿有一株小小的嫩芽正在萌發,感覺自己站在問號漸漸變成驚嘆號的時間點,因此我很期待未來,也會努力帶著自信。



                                
► translated by cyl.
► 本文翻譯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全文或部分轉載及引用
► No sharing, quoting and re-uploading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 YOUR SONG.  www.your-song.net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