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241210 Spark Blog 專訪 - KIM KYUNG CHAN 首席導演

By 下午3:18 , , , ,

演出技術人員培訓機構 Spark Academy 專訪
創造無限世界的演唱會導演:KIM KYUNG CHAN
https://m.blog.naver.com/spark_academy_/223688637548


SM娛樂首席演唱會導演 KIM KYUNG CHAN

近年主要經歷:
- 2017 HIGHLIGHT 演唱會
- 2019 善美世界巡迴
- 2022 趙容弼演唱會
- 2023 NCT 127 演唱會《NEO CITY - THE UNITY》
- 2023 趙容弼全國巡迴

*譯註:김경찬,目前查無漢字正名,為求華語使用者方便閱讀,以下皆暫譯為「金首席」。

——導演您好!首先很感謝您答應接受採訪,可以請您先自我介紹下嗎?
大家好,我是 SM 娛樂演出製作團隊的 KIM KYUNG CHAN 首席導演。

——睽違十年,您又站上了《eDaily文化大賞》的頒獎台,感受應該很不一樣吧!當時因為您是在藝人的發表感言時上台問候,沒能完整發表得獎感言,請問您在得知這次獲得最大獎時心情如何呢?
其實我沒料到會得獎,很意外會以演唱會獲得最大獎,更沒想過要上台講得獎感言,所以那時候整個人都糊裡糊塗的,我會把這個獎視為以後要繼續努力去做的意義。

*2024 年 NCT 127 以《NEO CITY - THE UNITY》獲得《e Daily文化大賞》獲得演唱會部門最優秀獎與最大獎。


得獎感言:
其實我們每天穿著黑色衣服待在後台才是最自然的,
現在來到台前反倒有點奇怪呢。
第一屆 eDaily 頒獎典禮時,我們曾經以趙容弼的演唱會得獎,
相隔十年,我又來到了這個舞台,
以後我也會盡我所能讓好的事情發生。
一直幫助我的 SM 同仁們、我的家人還有我們的觀眾們,
把這個獎獻給各位,謝謝大家。


——在製作《NEO CITY : THE UNITY》演唱會的過程中,您覺得最有挑戰性的時刻是?以及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製作這次演唱會時我最煩惱的部分是,我希望能呈現過去偶像們沒有做過的、我個人的風格,所以在演出的第一場就做了很多的嘗試。

——因為演唱會有好幾場,您的意思是每一場演出都有可能不太一樣嗎?
我認為必須不斷做出改變,這種方法才是找尋正確答案的過程,因為我從沒覺得成品是一百分,所以我會一邊調整、一邊思考能不能轉換成更嶄新的風格,到現在我也仍然會覺得作品還沒完成,經常會問團隊成員們這樣是否可以,我覺得這樣才能改變一些什麼,我也會盡可能去收集許多意見。

——我想延續《NEO CITY : THE UNITY》的話題,NCT 127 在〈摩天樓〉這首歌的舞台是不斷變換高低的裝置,〈消防車〉則是直接搬了一台消防車到舞台上,這些多樣化的舞台設計讓熟悉的演出場地創造出彷彿是全新空間的感覺。您在舞台設計、影像、燈光等視覺元素上花了許多心思,能感受到您盡力打造出許多畫面,從一個單純表演發展成嶄新的畫面,您在其中有什麼秘訣嗎?
在做演出設計時,我都會先抓住一個主要的關鍵字,再以它為基礎去建構故事,這其實我也不會和藝人們說,只會放在我自己心裡,我有一些只會放在導演筆記本裡的敘事,我會根據那個敘事找到合適的畫面放進去,這是我的風格。

——您主要是從哪裡得到參考資料(reference)或靈感的呢?
每天早上起床後,我都有持續一小時的例行流程,整整一小時裡,我會去看全世界的作家或創作者們都在做些什麼,這是我一大早的日常,然後如果有符合我喜好的東西,我就會存起來,在我存檔的資料夾之中,還另外有個未來想合作的藝人們的資料夾,如果發現有東西適合那個藝人的形象和音樂,我就會放到那個資料夾裡。

——那您又是如何將音樂的歌詞和旋律轉化成視覺呈現的呢?很好奇這個過程。
一開始我不會去聽歌詞,我通常只會聽音樂,先去找與它相符的視覺,歌詞的話,通常只有我覺得真的需要賦予意義的時候才會找來看,您可以當作我只會去找一個主要的關鍵字,如果我對這首歌產生了某種形象可以打造出視覺盛宴的確信,我下一步才會再去找更細節的部分。

——我也曾經跟同期們聊到, NCT 演唱會中〈Fly Away With Me〉的舞台設計真的非常有創意,聽說當時也有觀眾反應「紗幕遮擋了視線看不到藝人的臉」,當 Fan 們的期待跟演出設計的部分有所衝突時,您是怎麼解決的呢?
我們在演唱會的第一天做了實驗,將藝人放在紗幕內,兩側也不放轉播的畫面,在第一場嘗試完並看到觀眾的反應之後,後面的場次我們就加上了轉播畫面,也稍微調整讓意象變得更清楚一點,雖然我們是以對觀眾更友善的方向修改了演出設計,但其實我某種程度上也能預期到觀眾的反應,不過,因為這是我來到 SM 後製作的第一場演唱會,所以我也想帶給觀眾衝擊感,SM 大概從來沒有過不放轉播畫面的演唱會吧,我很希望能夠做出前所未有的演出。

——除了 NCT 演唱會之外,也發生過演出設計和技術面有所衝突的情況嗎?如果有,請問是什麼情況,後來您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我始終認為我們必須做出「標誌性(Iconic)的舞台」,最近幾年我好像完全沒做過平面的舞台。

以 NCT 127 為例,因為舞台本身就是往觀眾席方向延伸的形式,這類型舞台的問題是,只要 LED 螢幕一打開就會沒地方可放,因為 LED 板無處可藏,所以我們就把 LED 分成好幾塊,再利用軌車(Trolley)系統將它們收疊進去,像這種新型態的東西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數,但我認為那些都是我該處理的工作。

——那如果藝人對演出有什麼要求時,您是如何協調的呢?
我會盡可能反映到設計中,將藝人傳達的抽象畫面變得更具體,努力用演出設計的形式完美展現出來。

——NCT 127 也好、善美也好,您是如何將每個團體的個性或個人的優缺點呈現在舞台上的呢?另外,也很好奇您是如何將藝人想傳達的訊息融合到舞台設計或其他製作層面裡的。
其實只要收集一些資料,就能看得出那個藝人的個性,像善美就是顏色,NCT 127 則是 Neo。在《NEO CITY : THE UNITY》之前,雖然不是由我擔任導演,但已經有《NEO CITY : THE Origin》、《NEO CITY : The Link》兩次演唱會了。所以我選擇以電影《駭客任務/Matrix》來呈現,電影裡的主角剛好就叫 NEO,所以我想將最後的情節連結到《駭客任務》,整個故事內容就從這裡開始——數位世界誕生,連結了這個世界,而覺醒的主角最後成為這個世界的 NEO(也就是救贖者),藉由這樣把三部曲收尾,下一次就能往新的方向走,這就是我的製作用意。

——那麼,藝人是單人或是多人團體表演時,您在演出設計上會有什麼差異嗎?
做 Solo 確實在想像力上能發揮的範圍比較廣,相對地,多人則會更去思考要如何去呈現這個團體的群舞和表演。尤其以泰容的個人演唱會《TY TRACK》來說,演出曲目是由泰容來安排的,我則是負責打造出視覺的提案,反而在做 Solo 的時候,有許多部分對於演出設計來說是更容易處理的。

——另外對 HIGHLIGHT 演唱會特別有印象的是,與 Fan 們的互動、輕鬆的演出氛圍,以及近距離的設計等方面都讓觀眾給予好評,除此之外,您還有什麼演出手法能盡可能增強觀眾的投入感呢?
在 HIGHLIGHT 的時候,我們非常很努力讓演出更「Fan 取向、觀眾友好」。因為聽說棉花糖一旦進到身體裡就不容易消化,所以我們在《OUTRO》演唱會時噴灑了棉花糖,意思是希望大家們能保持這份心意,直到成員從軍隊回來為止。另外,在最後的彩蛋影片中,我們也放上了「接下來會有 Intro 開始」的暗示,讓大家能確信還有後續。而在成員們退伍之後,我們也就做了《INTRO》演唱會。

——您是會去找觀眾反應來看的類型嗎?
我通常不太看觀眾的反應。站在 Fan 們的立場,他們當然希望能把臉看清楚,勢必不會太喜歡用影子來做效果,雖然這樣不一定適合偶像的演唱會,但我認為演唱會也是一種戲劇,所以必須要有戲劇性的元素,因此,光線應該存在的時刻,以及光線應該消失的時刻,我經常很苦惱其中的界線,但因為這種演出方式在觀眾間會出現喜好上的分歧,我通常不太會去看,免得讓自己有所動搖,不過最近進到 SM 之後,公司會給我看反應,所以現在我也會看得到。

——我們知道您曾經在演唱會製作公司以及娛樂公司的演出部門都有工作經驗,不同領域之間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呢?在演出設計的方式上又有怎樣的不同呢?
與其說演出設計方式不同,不如說是公司之間的差異,進入 SM 的好處是能跟藝人更快速、密切地溝通,做泰容時就因為這個優點,應該是我製作過最自在的一次,當然進 SM 之後確實有變順暢的地方,但其實我在 Workerlive 工作的時候,也一直都和夥伴保持緊密的溝通。我常對那些想做演出的人說,一定要和企劃團隊、經紀團隊建立好關係,只要彼此關係友好,就一定能把成品做得更好。

——在嘗試結合其他領域的演出設計時,有什麼需要花心思或是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意想不到的地方總是會出現變數,每到這種時候就要相信工作人員們的力量,也不要懷疑自己的判斷力,一旦開始產生懷疑,就會一直有其他的思緒跑進來,反而會覺得沒辦法完成想要的畫面。雖然我也不確定這樣是對是錯,但我自己要先相信,工作人員們才能夠跟隨我的帶領,所以我必須更強化對自己的信任。在進到現場之前,無論是要做新的嘗試或做其他東西,我都要不斷去進行自己的沙盤推演。

——那反過來,如果您在構思演出設計時卡關,您又會如何調整方向呢?
比起卡關,更難的是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刻,我們最一開始的工作是要先抓關鍵字,然後依照那個去設定相符的形貌或架構,但有時候會抓錯關鍵字或形貌,雖然我算是會盡快承認並嘗試修改的人,但如果是在演出準備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錯誤,那會讓我自己很難接受,甚至可能因此失眠一個月,不斷思考這樣到底對不對,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即使離演出只剩下一個月,我也會去修正,承認自己的錯誤,跟大家道歉,然後迅速做出新的畫面,我覺得這或許也是因為跟藝人之間累積了長時間的信任才能做到的事。

——那國內外的演唱會中,您覺得最有創意的演出是哪一個呢?又是為什麼讓您覺得有創意呢?
Sigur Rós 的 Jónsi(Jón Þór "Jónsi" Birgisson),他真的很會運用光,影像也都用光來呈現,甚至有把影像本身當作光的感覺,當時我真的深受震撼,所以我一直像在學習一樣觀看那些作品,其實我個人比起音樂,更喜歡他們所打造出來的視覺,所以我在家也不太會放音樂,我當然算喜歡音樂,但要說真的熱愛音樂,那可能是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現在的我,反而是從由那些音樂所展開出的視覺裡得到感動。

——想請教您最初是怎麼開始演出製作的,然後一路持續製作演唱會到現在的經驗是什麼呢?
一直到二十幾歲之前,我都完全沒看過演唱會,我當兵的時候在濟州島當義警,有一次剛好要去演唱會會場支援警備,那場表演非常好看,但現場幾乎沒什麼觀眾,當時我就心想,「我要成為在濟州島辦好演唱會的企劃者!」,因為當時我連企劃和製作設計有什麼差別都不知道,我就去查誰是全韓國最厲害的人,當時李承煥的演唱會最有名,我就去找了製作那場演唱會的導演,從他的徒弟開始演唱會的工作。

我至今還是非常尊敬他,他經常對我耳提面命要有使命感,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我們要如何讓這場演出、和這個演出文化有所發展?他總是對此有許多苦思,年輕的時候,我還會想說,難道一定非得思考到這種程度不可嗎?

但不知不覺,我開始覺得自己必須多幫助後輩們,讓演出文化變得更豐富,為了讓演出文化更加穩定,我也努力去加強導演們之間的交流,不過我仍然不確定我應該要更著重在什麼角色,促使我做這份工作的不是動力,而只是因為有趣,當這份趣味漸漸消失的時候,我會更去思考自己想對後輩們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您希望透過演唱會傳遞什麼訊息?
我認為傳遞訊息並不是我的工作,情況會各有不同,我也會配合藝人來調整。
導演的角色是必須將藝人所處的情境以及藝人給予的訊息好好傳達出來。以我個人來說,比起傳遞訊息,我每次在製作演出的時候所希望的是,「啊,希望這個人在閉上眼睛時可以浮現出我所打造出的畫面。」

——未來您希望嘗試製作何種類型的演出呢?有沒有什麼特別想挑戰的領域或形式呢?
現在沒有特別的想法。疫情期間,因為想嘗試看看影像導演,那時有拍過表演影片、也製作過專輯,試過之後才明白原來自己真的一直都只專注在演唱會裡,反倒不再會有那種想去多嘗試些什麼的想法。

相反地,我認為自己最後所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主觀來替後進們鋪好一條比較好走的路,再來我也在思考打造一個演出的系統,不是  KIM KYUNG CHAN 個人,而是以「Walkers Live」存在的系統,因為個人難免會有起伏,品質可能會不穩定。

——有人說,以 K-pop 為代表的韓國流行音樂推廣將走往撕掉「K-」標籤之路,如果不只有韓國、以更大範圍的觀點來看,未來的演唱會製作者有沒有什麼應該要留心的地方呢?
另外也想請問,如果演唱會領域要更加進步,您認為應該要往哪個方向、如何去更加發展呢?
首先,我認為在影像視覺方面會有更多擴展空間,而且互動式(Interactive)的演出設計也會越來越多。

我認為要跟上 AI 發展的腳步,現在想學習的年輕人幾乎都需要懂 AI。像 MidJourney 這類工具至少值得學習,我覺得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視覺的時代來臨了,我一開始做這行時,認為自己應該要像個作家,所以覺得一定得寫文字,但我是從看 The Chemical Brothers 的影片開始學習的,我才意識到視覺領域在演唱會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以及影像的擴張也會漸漸加強比重,雖然因為 K-pop 需要呈現群舞,在結構上有所侷限,但努力要突破限制的態度我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對於正在準備從事演唱會製作的明日導演們,應該要具備那些心態、態度和決心呢?
「就算不幹這行也沒關係」的心態,其實現在「演唱會導演只能做演唱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覺得多去嘗試各種創意製作是很重要的,有很多時候會被認為這是個能靠溝通來完成的工作,但越是這種時候,多思考「去嘗試一次充滿創意的製作」也很不錯。

雖然我不太會畫畫,但我很喜歡到處去學東西,從年輕時開始我就經常會有「這應該多少會對我的演唱會導演生涯有所幫助」的想法,雖然創意沒辦法說是百分之百,但希望能有自己的創作嘗試,我把它視為提升感知的過程持續地去做,雖然我沒辦法精通所有東西,但我能理解這個人是為什麼做得好、或這個作品好是好在哪裡,也產生了能指導的方法,不要去害怕嘗試。

——那有沒有必須具備的能力、技巧或是眼光呢?「一定要去做這個!」,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這麼建議的事情。
如果要從助導職務開始做起的話,我認為正確的溝通能力是優先的。

當助導的階段,隨著歷練增加,樹立起自己「我會成為哪種導演」的標準是相當重要的,我每次問新人想成為哪種演唱會導演,大部分都回答不太上來,但如果我去問想當電影導演的學生,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標,想成為像奉俊昊一樣的導演,或是其他某某某導演。

必須明白要怎麼走自己的路、要對自己設下標準,才能不被動搖,我年輕的時候就常被動搖,但那怕是當時我也有自己的目標和標準,「什麼時候、在哪裡、要做出怎樣的演出」,我認為需要這種明確的目標。

——這次獲獎後,您應該會受到更多的期待和關注,未來您希望觀眾會怎麼記得您呢?作為演唱會導演,您有沒有想實現的最終目標呢?
我其實並沒有想被誰或是觀眾記得,因為我們要做的是讓藝人發光,不應該站在前面,但我之所以這樣不斷站出來,是因為我覺得我應該要開闢一條路,我多多少少希望以後來到這個位置的年輕人們能在稍微更舒適、更好的環境裡工作。

——能否稍微透露下您之後的計畫,或是正在準備的演唱會呢?
接下來的演唱會是 NCT 127,然後也會有 SM 的演唱會。我的短期目標是打造穩固的 SM 演出團隊,建立信任,並為優秀演出奠定基礎。

——請您主觀評價演出藝術專門學院 Spark 。
因為是現存最後一個能學習演唱會製作的學院機構,希望能好好維持,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工作人員。

——最後請您對同學們說幾句話!
忠實於當下吧!
這條路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不是,
但與其把時間耗在不安中,不如專注於當下。
希望不要過於被陰暗的心情困住,因為開朗的人們終究都會成功的。





                                
► translated by cyl.
► 本文翻譯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全文或部分轉載及引用
► No sharing, quoting and re-uploading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 YOUR SONG.  www.your-song.net

You Might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