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Be(Attitude)》專題企劃 - MIN HEE JIN ②
https://beattitude.kr/issue-03/artistproject-minheejin-part2/
[Editor=Jeon Jong Hyun / Kim Jae Hoon / Park San Ha / Jin Chae Min ; Contributing Editor=Cha Woo Jin]
*因一直沒有漢字正名資訊,之前翻譯都直接以拼音來呈現,但考量這篇專訪較長,為了方便華語使用者閱讀,皆暫以音譯的「閔熙珍」替代,若日後有漢字正名將會一併修改。
*全文翻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及引用,包含截圖、部份節錄、改寫等形式,若希望分享本文翻譯內容,歡迎您分享連結網址直接於站內閱讀,謝謝。
Part2. 潛入閔熙珍的世界
——(PARK SAN HA)前半部訪談上線後反應真的非常熱烈,人們不僅消弭了對您的誤會,也被您的真誠打動,您覺得如何呢?
雖然沒辦法把想說的話全都說出來,但能這樣聊聊我就已滿痛快,最重要的是,讓我有了和消費者們交流的感覺,所以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機會,而且因為這次採訪的方式和過往不太一樣,我本來也很好奇會如何接收我所說的話,相當感謝讀者們都抱持著溫暖的心意來閱讀。編輯們說想在第二部分裡聽到更多「凡人閔熙珍」的部分,所以我也想更放鬆一點聊天,因為主題預計會放在我個人的話題上,可能會不符各位的期待,內容也可能會變得冗長,所以想提前先奉告各位,如果您讀不來長篇文章,或是對我個人的私事不感興趣,謹慎建議您現在就可以關掉視窗了。(笑)
——(JIN CHAE MIN)人們也高度關注您製作的女團,您對即將出道的女團的喜愛有加也讓人們產生了期待,而您認為您自己是個怎樣的育成者呢?
心態上當然像媽媽了(笑),不只是個替代媽媽的角色,也是一個朋友,實際上她們都非常乖巧可愛,所以我一直都是想和大家炫耀的心情。我小時候沒有喜歡偶像的經驗,也不是會對明星抱有幻想的類型,所以在前公司的時候也是,藝人們對我而言,可以說更接近同事、弟弟妹妹、或是子女這種概念,加上她們是我第一次創立的公司的練習生,肯定更會更加這麼想,所以我反而時時告誡自己必須用冷靜的態度來維持平常心。幾個禮拜前,我偶然聽到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事們稱讚「ADOR的練習生們問候做得很好也很有禮貌」,我當下真的是熱淚盈眶,想著「啊,難道這就是父母的心情嗎?」,感覺像「爸爸加油~」的這首歌迴盪在耳邊(笑),我馬上就在有成員們的群組裡瘋狂傳了稱讚的訊息。
我不喜歡為了讓外表看起來很好看而費心的人,我也不太會上那種當,我希望她們是在任何狀況中都能以溫暖的心對待每個人的人,當親切只是為了給別人看、缺乏了自發性,那就變成了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最終只會化為勞累,難以維持下去,我認為內在的真心是很重要的,尤其以大眾為對象的工作尤其如此,因為人不是機器人,可能會犯錯,也可能無法對每件事都表現親切,因此與其執著於外在給人看見的人性,我更希望我們成員們能成為內在堅強溫暖的人。
——(KIM JAE HOON)聽您這麼一說,讓人對「訓練(Training)」的過程產生了許多好奇,您是往什麼樣的方向性進行的呢?
工作了二十幾年下來,我曾面臨過業務上各式各樣的問題,也生成了我自己的 Know How 與哲學,通常徵選(Casting)或訓練和實際的製作過程是分開的,但我認為,為了有高完成度的創造力(Creativity),徵選和訓練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過去我在擔任創意總監的時期,沒有辦法介入訓練的過程,於是另外推出廠牌時,我便希望能夠負責包含徵選和訓練在內的整個過程,尤其是想當偶像的孩子們平均年齡都很小,因此我認為這個過程更為重要,就連在訓練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各種瑣事,我也都十分重視。
因為之前組織內部有很多出乎意料的變動,所以您們外部看來可能也會很混亂,剛開始雖然是合作女團的企劃,但後來變成是 ADOR 的女團企劃,從 2021 年 9 月開始,我正式地開始管理整個執行 ADOR 女團企劃的體系。第一個環節便是訓練,最先要做的就是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檢核,以及宿舍和練習室的狀態檢驗,因為當上出道組之後,需要準備的各種事情也會越來越多,一般也會變得越來越難去上學,可是在本該去上學的年紀,無論再怎麼討厭學校,一旦真的無法再去上學,也很有可能會因而產生惋惜和剝奪感,人們都會對沒經歷過的事情有所迷戀……因此,我就動念想創造出一個能替代學校的環境,我把我們的練習生活類比成一個小型的校園生活,所以我認為可以把學校取代成公司,讓她們在這裡學習,練習的內容與音樂、美術、歷史、語言等領域相近,她們對有興趣的科目也會更專注學習,透過一起練習的朋友與講師,也可以學習人際關係和社會化,因此就算是我們公司組織內的員工們,我也不斷強調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擔任老師的角色。
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也會有去寫歌詞的時間,我認為也算是一種國語、文學與作文練習的時間。首先,我會先向他們說明專輯整體的概念以及歌曲的方向,再來就是簡單分享各自適用的經驗,雖然傾聽成員們個人經驗的過程很有意義也很有趣,但我更欣慰的是在大家呈交的內容裡看到可能性,所以雖然篇幅不長,但我們也預計會用在歌曲一部份的歌詞上,這是來自學習過程的選擇。儘管因為年紀小還不成熟,但正是這份不成熟才更加勇敢,即便不是很華麗的歌詞,但我覺得誠實抒發自己情感的過程和內容,那本身就是非常珍貴且閃耀的,我認為,在草率地判斷是否擁有才華之前,不但要投入時間,也需要有持續觀察的期間,如果沒有實際這麼做做就沒辦法知道,就算眼下沒有展現出才華,但有很多人是經過持續練習才發掘到才能的,我並不想要錯過這些可能。
——(CHA WOO JIN)成員們又是怎麼看待您的呢?
這我就不知道了,哈哈,就算我對她們很溫和,但畢竟年齡差距和代表這個位置,應該怎樣都有點難親近吧?(笑),稱呼會給人不自在的感覺,「代表」這個稱呼實在太生硬了,我很不喜歡,可是叫「熙珍老師」、「製作人老師」、「總監老師」又全都很奇怪,所以我們討論後決定把稱呼定為「代表(대표님)」。但某位成員有次在傳訊息給我的時候,不小心打錯字打成了「代標(대퓨님)」,其實我覺得那個稱謂最好笑又可愛,我很喜歡,哈哈哈。
這是我突然冒出的想法,因為我也有一定的年紀,所以我是不是在無意識中把成員們說得都太像小孩子了呢?我簡略跟您說明一些成員相關的話題好像也不錯,因為她們都充滿了才華、才氣(끼)和熱情,所以如果實際見到她們,會感受到她們不光只是稚氣而已,各自的才華和魅力都不一樣,這也是個特長之處,因為也一起練習了一定的時間間,彼此也相當緊密,在語言方面,因為每位成員們都會說韓文與英文,所以和各種粉絲接觸的面向也能變得更廣。
——(JEON JONG HYUN)能聽您再多講些成員們的事嗎?
雖然我想一個一個講,但好像沒有辦法,嗯…通常這種時候都會先從老么開始說起對吧?(笑),我們的老么是很酷又幹練的人,她來我家玩的那天,我們一起吃了飯,還一起去逛書店,聊了各式各樣的話題,我們在家裡附近散步,尷尬感也只維持了一下下,後來聊著聊著就有種我在和自己的朋友散步的感覺,真是充滿才華與才氣,年紀雖小但想得很深,也有著那個年齡的天真面貌,連同那天晴朗的天氣在內,給了人更加清爽的感覺。還有一次,所有成員要來我家聽概念與方向順便來玩,這個小傢伙聽到我在家聽的音樂,就不斷感嘆真的太棒了,還做了筆記呢,哈哈哈。那些歌都是我這一輩才會知道的,她完全沒有聽過,但看到她發自內心喜歡的樣子,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有種很微妙的心情,真是不可思議,感受到了一種跨越世代的奇怪同感,儘管很想把所有成員都講過一遍,但只要開始講就會沒完沒了,所以就算很困難,但會不斷產生有趣、可愛、驚訝等心情。
——聽完成員們的話題讓我想起了「閔熙珍 KIDS」這個詞,您對「閔熙珍 KIDS 們」有什麼想說的話嗎?
這是我們團隊之一的 KIM NA YEON 用的詞,她是喜歡著我創作的作品長大的,後來我們竟然能一起工作,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自己也覺得很神奇,在感動之餘也有點難為情,從我自己嘴巴裡說出來真是不太自在,這個詞本身就有種讓人擔待不起的感覺。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段回憶,我作為講師參加了某場演講,在演講結束之後,學生們都找過來和我要簽名,簽名這種東西對我來說只有買單用途而已,要幫別人簽名真是太尷尬太肉麻,我實在簽不太下去,但那些孩子見到我都很激動,淚眼汪汪的甚至還哭了起來,嗯…我永遠忘不了當時的心情,胸口一陣熱,有一種只用「感動」都難以形容的心情讓我哽咽不已,我算什麼呀?見到我甚至還讓他們流眼淚,這片心意讓我感到很驚訝,當時我還和她們說我就跟隔壁鄰居姐姐沒什麼兩樣,安慰她們別哭了,我很感激那份心意,也讓我感觸良多。偶爾在業務會議上遇到的人也會這麼麼形容,說他們就像是子女、姪女們的感覺,就像我們團隊裡的 NA YEON 一樣,不管在哪個領域,這些孩子都有好好地長大,成為了社會中有才華的一份子,一想到這個我就,嗯…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才好,就是有股激動的心情,因為我真的非常感激,我只想盡可能把我的感謝之情全都好好傳達出去。
——(JIN CHAE MIN)《Be(Attitude)》第一篇訪問上線之後,您身上有沒有產生什麼變化呢?就算是很細微的也可以。
如果要說明變化,那就需要對之前的狀態稍作說明,這可能會有點長,您可能聽來也會覺得奇怪,不過我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都會有種收到「恨意」(?)的感覺,在之前的訪問中也有稍微提到,除了有根有據的批判或批評之外,我長久以來一直經歷著被毫無基準和根據、僅憑想要誹謗為由而被攻擊的處境,實際上有很多時候因為都不是我製作的,所以就這樣讓它過去,但視若無睹並置之不理了之後,不知不覺間我就有種被框住、被套上枷鎖的感覺,那些對我的工作,或是對我這個人根本沒有正確認識的人們在評價著我,而我卻無法對此一一做出應對,即使做出反駁和修正,那也是對方要有接受的態度才有可能,臆測經過長時間的放置後就逐漸變成大家心中的定論,只知道我的名字但根對我根本一如所知的人們也更輕而易舉地斥責著我,這種惡性循環不斷在持續著。
假使打從一開始就是以誹謗為目的,那再怎麼進行事實查核也沒有意義,事實上,這些人別人的真實情況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我時常目睹「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所以我也以為是那樣」這類光景,多諷刺哪。因為我不會去找關於自己的東西來看,所以比較晚才知道這些,應該也算是種幸運吧(笑)。對其他人來說不過都只是別人家的事,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但這樣好幾年下來,我內心受了很大的折磨。現在雖然好了很多,但我一度曾因為不安與恐慌變得嚴重,而去尋求身心科的治療和諮詢。第一篇訪談上線之後,看到點閱數嚇了一跳的 JONG HYUN 先生曾說「啊,這就是在娛樂業界工作的感覺嗎?」,我當時回答您說那是個「雙面刃」,或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嚮往名氣吧?他們並不怎麼在乎相反的另外一面,因此當其他人因誹謗而感到痛苦時,多數人也都對此很遲鈍,可能有人會對我的事感到詫異,無論何種職業都存在著光明與黑暗,因為我並不是喜歡被關注的類型,在工作上也一直都抱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因此也會感受到成倍的痛苦。
——(PARK SAN HA)我感到非常意外,原來比想像的還艱辛啊。
要打破組織的慣性、用新的成品取得成就,這對形單影隻的個人來說,要吃的可不是普通程度的苦,在完成工作的過程裡,不但多管齊下去說服公司、同事、消費者等人,一開始沒花心思的事情一旦被完成,過去辛苦彷彿成為徒勞,很快地就會被視作是理所當然。如此整頓組織、建立起過去不曾有過的系統,為公司創造了能更上一層樓的契機,主導這些的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充分感受到成就感,然而我在這個過程中經歷過裡裡外外的各種事情時,好像受了很重的傷,我只覺得「功」都歸於公司,但「過」只會歸咎到個人身上,一旦這種艱苦越來越長,不但意欲慢慢消失,心情上也越來越難熬,最後終究成為了我燃燒殆盡(Burn Out)的原因之一,某個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做出辭職的決定。如果完全沒有人提到我就好了…,但就像上一篇訪問中提到的,我過去一直把它當成是從事大眾文化工作的總監的苦衷,以一種在苦行的心情度過,其實我稍微馬虎一點應該可以稍稍降低我的痛苦, 但因為我不是那樣的人,所以當虛無感變得嚴重的時候我甚至還會想,我該做的是否不是轉職換公司,而是乾脆放下所有工作會比較好。
——(PARK SAN HA)真讓人心疼,您最近還好嗎?有克服了嗎?
我以為辭職離開公司就會變好,但在我決定辭職之後的轉職過程裡仍然一樣在重複著,我不是因為金錢上的待遇才決定離職換公司,也不是對於後來去的公司有著茫然的期待或憧憬,因為我的優先目標是想要擺脫心理上的煎熬,所以我並不是跟別人一樣,在離職之前就已經先決定好下一個要去的公司,別於支配著這個世界的一般性及普遍性的標準或目標,我應該也可能會有我自己的某種標準和原因吧?我也沒有必要非得把這個理由告訴別人,畢竟我覺得每個人活著的價值標準都不一樣,而且他們也並不理解我這個人,然而當我離職到後來換公司這種私人的事被莫名其妙的臆測和傳聞纏上時,讓我在情感上有了死心的感覺,「啊,看起來就只是討厭我而已啊。」讓我變得這麼想。
在外面人家都說我感覺是「人間SM」,這是我轉職時聽到的話,我個人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和不可思議,不同於跟外界所以為的,對我而言,相對於我在職這麼長的時間,我一直都和公司有某種無法縮短的距離感,這不是薪資或待遇的問題。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得到了「登記理事」的頭銜,也經常被問到關於離職的原因,被登錄成「登記理事」對我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事,我的工作本身比委任的頭銜更重要得多,我不是一個會對組織無條件抱持忠誠的人,應該說我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義,組織內人際之間的情義非常重要,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認為我對我的工作是有忠誠(Royalty)的。總之,連家常便飯的轉職都會成為話題,這樣的情況使我感到心累,每件事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覺。
所以這次做了訪問,我在聽到反應之後也是百感交集,與其說是得到滿意的回饋,我覺得更像是得到了超乎我預期的共鳴和理解,我很感謝每一位理解我、期待著我的人,因此,如果要說起訪問帶來的「變化之處」,應該就是「第二次的訪問應該可以更自在了」這一點,以及小小地發現了原以為是中斷的溝通仍然有可能性存在。過去我在這份工作上面,一直都覺得製造者與消費者之間是一種很微妙又陌生的關係,我討厭有這種距離感,因為我是傾注了我的真心來製作的,所以我不想收到不必要的疑心。另外,收集消費者的意見也是我工作的一項基本功,一旦關係疏遠就沒辦法聽取到意見,雖然我過去的位置沒辦法站出來說話,但現在不太一樣了,我本來就是很坦誠的人,之所以把過去沒能說的這些話都掏心掏肺說出來,不是要去吐露曾經受過的痛苦,而是因為想讓大家知道我的真心,如果對過去沒有理解,就很難能正視現在,要是我能以真心先靠近過去,那就算是本來只覺得疏遠的消費者們,應該多少也能夠相通吧?有了這樣的期待和確信對我來說是十分鼓舞的,畢竟那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吧。
——(JEON JONG HYUN)那有什麼是沒有改變的嗎?或是希望產生的改變?
話雖如此,仍舊不會有所改變的大概還是誤解或臆測吧?人心這種東西,只要下定決心要討厭下去一個人,就會連帶去討厭他的一切,這與事實為何無關,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都不一樣,所以我想看到的改變是希望偏見能被消除,就像我跟您說過的,我比較有強迫性格,容易想得很多,所以每件事都會讓我感到疲累,我真的是做什麼都會很花心思的類型,會傾注心思在工作上,希望能被人理解,也竭盡所能努力傳達得不會讓人產生誤會。每個人都會對不同的角色都會有自己的既定觀念吧?我可能也跟大家既定觀念中的總監或 CEO 不太一樣,如果是對我感興趣的人,希望不要把我放在現有的公司或代表這種各自的框架裡,可以稍微慢慢地留心觀察我正在進行的工作的過程。如果已經先戴上了有色眼鏡、關在慣性的框架裡面,那什麼都會看不清楚。沒有人會賭上自己的人生去做些離譜的嘗試,雖然我可以選擇更輕鬆的路,但就算累,我也還是會在沒人走的道路上掌握方向、慢慢地往前走,因為這是我個人的選擇,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要大家理解,不過我也覺得大家好像可以稍微張開雙臂,稍稍放鬆一些。
大部分的人在期待時都會提到《Pink Tape》,可要是真的出現了類似的作品,又會出現「自我複製」的評價,如果出現了完全不同的作品,我也能預期會有「本來很期待但出乎意料、很可惜」這種心得,這樣也討厭、那樣也不喜歡,一如我意識到這是個風險很高的工作,我比任何時候都還慎重面對。坦白說,如果問我那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會說,就像是要在下著傾盆大雨的地方執行「請不要淋到雨並穿過這場大雨直達目的地」這種任務的心情(笑)。因為轉換成經營公司的立場,也會產生新的煩惱,追求利潤是企業的優先價值,未來在各式各樣的選擇中也可能會產生兩難,但至少,我像我個人決定的優先順位會是「至少的良心」,如果各位堅信「挑戰」確實是美麗又具意義的價值,那我懇切地希望未來能打消不必要的誤會與揣測,改以信任持續關注我們。
——(KIM JAE HOON)聽您這麼說,想必您的負擔真的很大。
我想壓力也是我不可避免的一部份,我反倒想以這次的訪談為契機,向消費者和各位 Fan 們表達我由衷感謝的心意,我們 ADOR 團隊告訴我,聽說國內外的 Fan 結合了我前一篇訪談,一一訂正著過去錯誤傳播的內容(感慨),不只因為這件事,我一直以來也都對韓國和各國的 Fan 們真心充滿感謝,想趁這個機會一定要再向大家致謝。我們新團體的各位Fan們,真的非常謝謝大家到說什麼都難以形容的程度,還沒正式公開成員就投以這麼高的關注,我真心覺得很擔待不起大家的美意,而且讓我很驚訝的是真的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支持,是因為我很喜歡巴西音樂嗎?(笑),也不只是巴西,雖然我很想要逐一提及,但真的多到難以一一列出來,有來自這麼多國家的期待與鼓勵,使我實在瞠目結舌。因為期待越大、失望可能也就越大,所以我的負擔也不小,比起把期待放到無限大,希望大家能輕鬆享受就好,我也在努力盡可能去正向思考,偶爾雖然會憋得喘不過氣,但我會「在這麼高的關注下推出企劃該多幸運啊!」這麼想,朝著正面的方向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因為壓力而沒能傳達感謝的話就太愚蠢了,所以我要表達出來。我想努力去做好,等時機點成熟再用好的成果來報答所有人。
——(JIN CHAE MIN)關於「你對閔熙珍了解多少呢?」這個問題,您身邊的人會怎麼回答呢?大眾的話呢?
我又不是什麼人,應該沒有非認識我不可的原因吧,但不管怎麼說,面對到作為消費者的各位 Fan 們,如果他們能對總負責人的我有所理解,那我想生意一定會變得輕鬆許多吧!尤其是在最近這個時代。正因如此,我才做了過去從未做過的長篇訪談,為了和 Fan 們變得更親近,我也正在以我自己的方式努力中,但我也很清楚,即便做了如此坦誠的訪談,還是有可能被曲解,或出現很多有的沒的聲音,又或者因為我的話都很長,所以簡略摘要再傳播就可能會被模糊原意,可是如果不做的話,又會因為沒做而產生誤會,因此我就以「反正還不是一天到晚被提到,不如由我自己坦白講出來吧!」這樣的心情面對,人們普遍都會對公司的管理層或代表抱持偏見對吧?您應該明白,不論青紅皂白,只用世代、職業、職位來把人做劃分,進而去評斷一個人,這都很沒有意義,因為那都是因人而異。
因為我是藝術總監出身,我也常聽到別人會擔心我在管理和音樂方面的意見,現在已經是多元複合式的製作相當常見的時代了,甚至連要去說明都有點丟臉,我認為那是一個與時代背道而馳的偏見,我過去只是沒有讓大家知道而已,我並不認為我一直以來的工作僅侷限於 Art Directing 裡,我時常在我能力所及的那條界線之內,做著許多超越視覺領域的各種嘗試,在之前的公司裡,我也一直都會在選歌和整體方向性上提出意見,除了更改專輯名之外, 也曾經有過因為我提出了意見,而採取前所未有的職員投票來改動的主打歌,與《10 Corso Como》合作的合輯也是我的企劃,那是跟許多 DJ 合作的企劃,也是 2013 年的事情了呢。雖然外部可能不明白我在檯面上工作以外的執行經歷,但例如管理層或經紀人等等與音樂無關的製作者,參與專輯的製作也都已有很長的歷史了對吧?是因為我的情況和別人不太一樣才會讓人混淆嗎?都已經 2022 年了,我很訝異還會有這種具差別性的偏見存在。
——(CHA WOO JIN)社會各處就是存在許多無形的偏見哪,也因此讓人對音樂更感到更好奇了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很期待概念和設計的部分,我之所以推出獨立廠牌、想要得到能掌握全權的保障,正是因為我希望製作的每個領域都能相互連結,大家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從音樂開始,我想要在各式各樣的領域裡嘗試新的提案。讓人欣喜的是,成員們都十分喜歡我們的音樂,這是在盲聽時得到的反應,後來在告訴她們這是我們要做的歌時,大家都忍不住歡呼,我們 ADOR 團隊的成員也一樣。當然,我們自己喜歡並不保證萬千大眾就會喜歡,直到大眾性的人氣出現之前,我們誰也不會知道,所以既然如此,我就更覺得「要去做想做的東西」,因為在實際嘗試之前,誰也不會知道。我以前也是,如果對音樂不是很滿意,工作時就會比較辛苦,因為「去製作我們自己會感到滿足的音樂」本身就能帶來喜悅,所有人都對製作有一定的滿足度,這也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一環。尤其繪圖設計的人們必須比任何人都對音樂和聲響敏感,這樣才能得到靈感。過去也有過因為想要強調我們這次歌很好的特殊氛圍,而去為了音樂製作 Teaser 或是 Trailer 影片。 SHINee 的《Odd-View》系列預告就是其中的例子,當好的圖像遇到了好的音樂,感性會更被極致化。這並不是指音樂是最重要的,而是當所有領域被相互協調時,鑑賞的快感能夠被極致化到最大,因此,讓人多少覺得遙遠的事業領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CHA WOO JIN)我突然想起了您之前做過的 Branding 簡報(*),您似乎有別於以往方式展示的 Know How ,雖然是公司的說明會,但感覺是個新的嘗試。
一開始在製作 2021 年發表的 ‘HYBE: New Brand Presentation’ 的企劃案、以及在構思發表的腳本(Scenario)時,因為是從沒有過的形式,所以一直到結果出來為止,我聽到了許多來自周遭的擔憂,畢竟直到完成的成品真正做出來之前,那都只是企劃者們腦中的畫面而已,我也能理解其他人可能沒辦法完美理解,現在我自己也都會接受這種說服的過程,大概是已經駕輕就熟了(笑)。我和我們團隊裡的 KIM YE MIN 總監,SHIN DONG HOON 副總裁(VP)直到簡報發表的當天都還在徹夜準備,發表會結束之後,最能感受到快感的時刻,是從聽到公司外部的人們有「為什麼我看別人的公司說明會覺得有趣呢?」這種反應時,公司說明會一般都很無聊對吧?在不抱期待的情況下展現了滿足感,這是最具意義的,但我也再次切身體認到,要說服周圍去做一些過去沒做過的東西是件多麼困難的事,不過辛苦歸辛苦,打破既有的偏見、產生新的可能性,由此而生的喜悅果然又再次成為了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我想我應該是個有欲望想讓別人覺得有趣和驚訝的人,透過我們 ADOR 的女團,我也想要再次實現那個東西。
——(KIM JAE HOON)採訪過程中,感覺得出您非常信任您團隊的成員,和職場的同事產生私交、變得越來越親近,這其實並不是很常見的事,您是怎麼和其他人成為朋友的呢?也很好奇您所認為的友誼是什麼。
剛好都提到了,我也想聊聊我的同事們,KIM YE MIN 總監(Director)的個性本來就非常排斥拋頭露面,所以她要是知道我訪問時這樣說,一定會罵我罵得「非常狠」(笑),她是以新進社員身份進入之前的公司,跟我一起工作了很久,我們看待世界和工作的價值觀都很相似,YE MIN 和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起製作了許多主要的作品,在 EXO 的「Pathcode」企劃中也貢獻良多。外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企劃包含我和 YE MIN 在內,總共就只有三個人在進行 TF 。「Pathcode」企劃是這樣,f(x) 的 Art Film 製作也是類似的背景,在當時的情況是我在策略上判斷其必要性之後,我們出於自發進行的作業,外人都誤以為那個企劃動員了多麼龐大的人力,投入業務執行的人員數和成果的品質並不是一定成比例,在規定的時間裡,正確的理解能力和出色的專注力才是重要的。除了這個之外,YE MIN 也與我合作了許許多多的作品,是一位和我一起熬過苦惱和苦難的時光、誠實又充滿才華的總監,因為我們共度了許多難關,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友誼。
另外也有很多朋友是一起合作的 MV 導演或其他的工作人員,因為我不但是個宅女,也相對不是很會社交的個性,因為專注在工作上的時間很長,好像就也只會變成這樣。而 SHIN DONG HOON 副總裁是位像「行走的道德教科書」一樣的人(笑),在我內心煎熬的時候,他會像精神科主治醫生一樣給我建議,幫了我很多。因為有這麽一位又一位我充滿感激的 ADOR 團隊成員,還有為我分擔痛苦的朋友們,我才能一路撐到現在,這適用於所有現在邊讀這篇文章、一邊想著「該不會我也是?」的人(笑),真的很想藉此機會傳達我發自內心的感謝,沒有人會喜歡苦難,但在一齊克服那份艱難的瞬間,也會賜予我「關係的進展」這份無價的禮物,或許在未來,我和我們 ADOR 女團的成員們也能分享這樣的友誼吧。
——(PARK SAN HA)我最近也時常在聽那時拜訪您家時一直播放的〈The Girl from Ipanema〉,單純地來看,您平時常聽的音樂和Kpop貌似有一段距離,讓人對興趣和現職之間的距離感產生了好奇。
主流市場裡起碼要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整個業界才會變得有趣不是嗎?得要持續有不同想法的人出現,整個業界才會慢慢改變吧,我們老么成員也很喜歡我聽的那些陌生的老歌呀。「這種風格行不通」、「這種東西才是正解」,每次看到這樣主張的人們,我個人都會感到很悶,要是真有這種公式,那怎麼會只有少數人取得成功,不應該是大家都會成功嗎?為了能開心做好現在這份工作,我往往會在沒有自覺情況下自然投射我的喜好取向,我想要試著介紹我覺得好聽和我所喜歡的東西,出於創造大眾文化的觀點,我一直都在為那個交叉點感到苦惱,這世界真的有非常多很好很棒的音樂,而且我認為那個「好」沒有辦法只被歸結成一種類型,所以我想要去介紹這種多樣性,就這方面來說,正因我不是音樂製作人出身,反而可以跳脫固定的風格,也有更多的可能性能去取捨選擇更多樣的音樂類型,好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改變他的好,因此我選擇了一位我非常認可及信任的人擔任 ADOR 的音樂總製作人,我們正一起努力製作當中。我的脾氣意外容易受傷、好奇心強卻又莽撞,所以因為別人都不做,我就會想要去嘗試看看,我會努力呈現出「好的東西」的。
——(PARK SAN HA)看您 Instagram 的留言區會發現人們對您的房子很感興趣,因為那是您生活與工作共存的空間,也想知道您的想法。
雖然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我也是活著活著才遲來地產生自覺,原來我的生活方式從一開始就有點異於常人,(因為我討厭四次元病,絕對不是那種病!),看待公司的方式也是、對待工作的方式也是、對待人的方式也是,同樣的,我看待家的方式似乎也是這樣。不是從投資的角度,我希望能打造出一個能放鬆自在的家,因為本來就覺得反正要全部打掉,所以也沒必要選貴的房子,然後大概是從空蕩蕩了一年多的狀態開始一點一滴慢慢打造起來的,現在算起來,我也在這個房子住了有 12 年呢,我的朋友們就不用說,我們團隊同事們也喜歡來我們家玩、或在這裡工作,我自己也滿喜歡大家這樣的。來我們家玩的人都會說一樣的話,啊,《Be(Attitude)》的各位也是吧?都說「只要來到這個家就會有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所以大家都會聊天聊到凌晨,哈哈哈。雖然是另外一件事,但 HYBE 新大樓的設計重點也同樣是希望做成一個想讓人待著的空間,不是為了要裝得人很好才這麼說的,我是用發自內心希望我們所有職員在公司都能夠幸福的心情來執行的,之前忙得不可開交,不知不覺也過去一年了呢。
——(PARK SAN HA)站在一個創作contents的角度來看,我想您看「好的東西」的眼光一定很高,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您在幼年時期或青少年時期遇見的第一個「好的東西」呢?音樂、書,或是任何經驗都可以。
我真的很喜歡推薦我喜歡的音樂,哈哈哈,我真的很喜愛音樂,音樂不但可以支配一整個空間的氣氛或心情,也會讓人想起過去的某個時刻,常有人因為分享好的音樂而陷入愛情,我想就是出於這個原因吧。我小時候和現在的環境非常不一樣,所以我有能自己挖掘音樂來聽的能力。我個性算比較早熟,從小就完全陷在書、音樂和電影裡,漫畫相較之下比較少看,但我還是很喜歡《ROUGH》、《灌籃高手》這種熱門作品(笑)。總之,我並不是侷限只聽某種曲風,就單純只是喜歡某一種氛圍,小時候只要在廣播聽到喜歡的歌,我就會立即按下錄音鍵錄下來,家裡有好多我這樣錄成的錄音帶。想不太起來是小學還是中學的時候,我在廣播裡第一次聽到 Antônio Carlos Jobim 的〈Desafinado〉,那時的我一邊躺著,眼淚就這樣撲簌簌流下來,這段記憶到現在都還很鮮明,彷彿各自獨立的樂器們聽起來卻又有各自的合音與節奏,彼此間創造出的巨大和諧巧妙地使我產生了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The Girl from Ipanema〉是一首像是我的主題曲(?)的歌(笑),總之我會用喜悅的心情推薦一些我喜歡的歌曲,不過請千萬不要誤會或推測覺得「 ADOR 女團的歌就是這種歌!」,我不是會把伏筆埋得這麼單純的人,哈哈。當然某個程度上是會反映出我的個人取向沒錯,但那也只是我的個人喜好而已,商業上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笑)
/ Track list from MIN HEE JIN /
Metti una sera a cena by Florinda Bolkan, 1969
惑星 by Pizzicato Five, 1988
Under Control by The internet, 2015
Meaning of you by Yang Soo-kyung, 1990
Margery, My First Car by VULFPECK, 2016
Only Trust Your Heart by Stan Getz, Joao Gilberto, Astrud Gilberto, 1964
Underwater Boy by Virna Lindt, 1983
The Blue Rose by Francis Lai, 1975
Monet by Beenzino, 2021
Mirage by Toro y Moi, 2017
Betty by Ed Lincoln, 1970s
Homage by Mild High Club, 2016
Chompy’s Paradise by BADBADNOTGOOD, 2016
——(JEON JONG HYUN)一個作品在商業方面被許多人消費,您是否認為那對創作者來說也是一個判斷是否成功的標準?
每個人衡量成功的標準都不一樣,也會因此產生不同的評價,雖然自我滿足是優先,但無法引人共鳴的作品相當可能會淪於只剩下個人滿足,所以必須要十分警惕。無關乎作品深度或完成度,如果是因為人氣或名聲而走紅,後續面對的很可能都是泡影,所以,到頭來成功的標準終究得迎向自我檢視,一旦要自我檢視,就不得不折磨自己,不都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嗎?上了年紀之後才會明白老一輩人的話都是其來有自的,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既舒服又輕鬆還能讓人感到滿足的路,光是我自己,外界或許會因為名氣或年薪而對我投射羨慕的眼光,但就如我和您們說過的,我曾經過得相當辛苦,而我在煎熬之中發掘到的一道光,就是去看淡「因為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所以也可能是毫無意義的」這種成功,在自我滿足和自我檢視之間,去尋找讓自己幸福的解決方法,這才是重要的。雖然會很煎熬又很痛苦,但經過苦思、找到專屬於自己的解答與方法時,就能夠看得到下一步,而這個「下一步」也並不適用在所有人身上,而是只為了我自己的一步,我想人生應該就是這樣吧,是一個無止盡尋找著只屬於自己的下一步的過程。
——(JEON JONG HYUN)您曾經度過天天在公司熬夜可說是家常便飯、喜悅與苦痛共存著的時光,而您現在仍然留在同一個產業中,我認為如果您沒有自己的哲學,這打從一開始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您最重視的「工作的哲學」是什麼呢?使您這樣工作的原動力又是什麼呢?
我常常對我的朋友和同事們這麼說,「啊,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啊?」(笑),我也一直這樣自問自答,但其實我對我的人生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心願,有點像是蜉蝣般地活著,不太有什麼「很久以後的未來要實現些什麼」或「一定成為這種人」的東西,達成短期目標就是我的第一優先,反正只要達成了那個目標,周遭其他條件就會跟著改變,也會自然而然產生新的目標,該說是仰賴期待感走下去嗎?我沒什麼心願,但我會去試著想像,「哇,如果達成這個的話,當時又會變成怎樣呢?」,好奇心就像是我的動力,所以我偶爾也會有用人生來進行一種行為藝術的心情,以我的人生作為素材,去嘗試一些我想嘗試的實驗的感覺?我不是因為很喜歡工作才去做,我更像以工作為手段在進行某種角色扮演,畢竟如果不工作的話,人生就會很枯燥又乏味,在過程中所發生的無數個意外,我都會當作趣味來體會。
另一方面,責任感似乎就是我與生俱來的天性了,因為這兩者有了絕妙的融合,在不了解我的人看來,我應該就像是一個超愛工作的工作狂,但其實我並不認為我在做的工作本身有多麼了不起,或是我有多愛我的工作、有多為我的工作驕傲,當然這是我投入了這麼長的時間、付諸這麼多努力的工作,所以就像我前面有提到,我對我的工作就只是一股忠誠而已,或許您聽起來會覺得有點奇怪,但我對我的工作是有情義在的。至於責任感,因為這不是源於工作、而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也會自然而然地伴隨著職業倫理,我認為這兩者是先天相連的概念,因此,儘管在形態上或許會顯得很相似,但那和熱愛工作是不太一樣的概念。總之,在所處位置的份量感變得不同的同時,有種過去的實驗現在成為了實戰考試的心情,所以我也會感到緊張,無論如何,為了大家的樂趣與我自己的人生,再到與此相關的所有人的有趣的人生,懇切地希望我可以順利合格通過這次的考試。
//
努力趕在 ADOR 女團 New Jeans 正式開始發片之前結束這一大篇,
希望更多人能如閔大所說,能以溫柔的眼光看待這些。
也再次敬告,這篇專訪上下總計超過兩萬字,
敬請有緣讀到這篇的朋友們不要任意轉載翻譯,
包含二次上傳文字、截圖、節錄複製、改寫等等方式,
我算是滿會海巡,也會游到中國社群平台潛水,
如果看到的話,我會考慮關閉本文閱讀的權限。
儘管深知難防,但除了希望能尊重無償勞動(?)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是因為閔大不斷強調脈絡的重要性,
我也已盡我所能花很大心力去呈現她的原意,
怕是節錄或沒有完整閱讀會有斷章取義的可能。
因此要麻煩配合了,感謝餒。
► translated by cyl.
► 本文翻譯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全文或部分轉載及引用
► No sharing, quoting and re-uploading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 YOUR SONG. www.your-song.net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