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20200326 《Neo Zone》專輯相關 - DEEZ 專訪

By 晚上10:44 , , , , , , ,

https://medium.com/@toojazzy25/nct-127의-작곡가-디즈-deez-와의-인터뷰-2935d3ea7643
[Article by Kim Young Dae]





各位好,我是樂評者金榮大(Kim Young Dae),不久前,NCT 127 發行了新專輯《Neo Zone》,我個人聽來很喜歡,詳細的心得與評價也都發表在我的 Youtube 頻道。(影片連結

在聽過音樂之後,我就會想和參與創造這些音樂的人聊東聊西,是哪種藝術上的想法、透過哪種細部的音樂選擇,最後做出了哪種成果,我一直都對這些感到很好奇,把評論者的解釋與作者的想法相做比較也是一大樂趣,以及幕後那些瑣碎有趣的小故事,我當然也都會想知道。錄製這次《Neo Zone》的專輯心得時也一樣,因此我便開始著手準備這次的採訪,這次邀請到的是 Kpop 界的創作歌手,現在也身兼起人聲指導和製作人的 DEEZ 。前年時我曾經透過網路雜誌平台《IDOLOGY》刊登過與 DEEZ 的訪談,非常開心這次可以在音樂製作上比前一次聊到更多的細節。


無論如何,希望透過我與 DEEZ 簡短卻深入的對話,能讓更多的人在聆聽 NCT 127 《Neo Zone》這張專輯時有更新穎的感覺,而且如果能夠使人瞭解,音樂的製作過程是件多麼緻密精巧、多麼充滿人性的事情,我就更是別無所求了。總之,請開心閱讀吧!

*本訪談以書面形式進行。


 ——好久不見了,距離上次的訪問有兩年了吧?在開始聊 NCT 127 之前,請先告訴我們 DEEZ 的近況,聽說您終於在製作新專輯了,因為個人專輯真的隔了很久,很好奇會有什麼樣的音樂呢。
大家好,真的是相隔很久的採訪了呢。近況的話,其實跟之前訪問時沒什麼兩樣,每天都在錄音室裡製作,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除了幫其他藝人製作和寫歌之外,我也正在慢慢製作自己專輯裡苦思了很久的歌曲,也不斷重新檢視、修改,因為有自己想像的東西,所以要把那些東西具象出來就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製作,所以辛苦也是真的,因為這是長期以來都以我自己的標準在檢視著的企劃,所以我是以連百分之一的後悔都不要有、要全心投入的覺悟在進行著,我的專輯可能和過去與其他藝人們合作的音樂風格稍微有點不同,但也可以說是那些作品的延伸,曲風色彩會以 Neo Soul 為基礎,我自己也很期待會完成什麼樣的音樂,也很好奇這些音樂又會帶給我怎樣的喜悅。

——在之前的訪問裡您有說到,製作偶像音樂或 Kpop 的時候和平常其實沒什麼不同,都是用要做出好的音樂的心態在製作。但個人專輯應該更能反映出您本人的取向,「束縛」的部分應該也有差異吧?
對,沒錯。無論是在製作哪類歌曲,我仍然都盡可能地不會去用「我在做偶像音樂」,或「這種音樂就是 Kpop 」的觀點去處理(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不過寫歌的時候基本上我還是會以去思考,要用哪種方式才能在維持我自己的音樂色彩的同時又能夠帶出這個藝人的潛力,個人專輯的話,畢竟就不會被放在一個「limit」的絕對前提之下,不管是自己有限制的構想,或有限制的作曲/編曲,還有允許在音樂上變得前衛的發想等等,有不少能和其他藝人的作品做出區隔的地方,您也可以想成是一種解除了限制的感覺。基於我自己的喜好,我的音樂一直都不會太脫離黑人音樂,所以一直都是走在同個脈絡的,只是相對於我自己的專輯,我反而在與其他藝人的合作裡會更注意「束縛」的概念,偶爾製作其他藝人的歌曲時比較沒有束縛,結果就變得太難、太複雜或是太華麗,導致無論歌再好,也會有不能使用的情況,哈哈。

——最近您也以作曲、編曲和人聲指導(Vocal Director)的身份參與了 NCT 127 的新專輯,雖然您本來就很常與 SM 的藝人們合作,但您從 127 出道開始就一直與他們有很多的合作,個人認為您和 127 在音樂上的契合度是非常出色的。我去年在洛杉磯採訪 127 時,成員們言談裡也展現出了對 DEEZ 您特別的情感,在這次 Zane Lowe 在 Apple Music 的訪問裡,他們一樣也提到了 DEEZ 您做為製作人對這張專輯的貢獻,還說您是他們自己最喜歡的製作人之一呢。^^
真是個我完全不知道的 shout-out,真心覺得很感謝呢?看來要請他們吃頓飯才行了,哈哈。我自己去外面也很常提到 127,畢竟我們從早期就開始一直一起做音樂到現在,我確實非常了解他們每個人的特徵、個性、音樂上的喜好與整體的平衡等等,透過音樂,也就自然而然累積了感情,變得越來越親近。他們每個人真的都很有魅力和自己的色彩,是我個人很珍愛也很期待的朋友們,我覺得他們應該要受更多人喜愛才對。127 成員們在音樂上都很相信我,而我在這次的《英雄》專輯裡也為了要更發揮出他們的優點而很努力製作,與他們之間的默契現在應該可以說是很顯而易見的了,你們真的很棒,NCT 127,呵呵。

——聽到您這麼說,讓我不禁覺得,不管是在人聲指導或在作曲/編曲時,與團體合拍也是很重要的。
是的,畢竟每個團體的個性都不一樣,每個成員的性格、取向等等也都不同,所以身為製作人,我認為跟團體本身的契合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這次的《 Neo Zone 》專輯裡雖然有很多好歌,但我今天會只針對 DEEZ 您有參與作曲、編曲或指導的歌曲來提問。首先,不得不從最近相當火紅的主打歌〈英雄〉開始說起吧?以我個人的評價來說,我認為這首歌是繼經典的〈 Cherry Bomb 〉 的之後, Dem Jointz 加 DEEZ 的組合再次做出的名曲,〈 Cherry Bomb 〉雖然在 Kpop 迷之間是一首十分膾炙人口的名曲,但有點可惜的是沒能受到大眾廣泛的注目,所幸這次的〈英雄〉在大眾間也得到了很不錯的迴響。雖然應該很容易就能推敲出這首歌是由 Dem Jointz 的 Beat 來製作出骨幹,不過我很好奇在那之外,更細節的製作樣貌又是如何的,您是否能就您參與的部分和在編曲上的費心思的部分為主來聊聊這次的製作呢?
〈英雄〉這首歌真的是⋯⋯從去年(2019年)的 12 月底到今年(2020年)的 2 月初,真的經過了許許多多(乘以一百)的作業和修改之後才誕生的歌。因為是和我自己真的很喜歡的 Beat Maker 兼製作人 Dem Jointz 合作,所以儘管工作量很大,但壓力並不至於非常大。我過去也有跟您說過,Dem Jointz 製作 Beat Loop 的能力依然是非常出於本能的,因為那些猛獸般的部分,所以會有一股能同時把野生感( Raw)與能量(Energetic)都爆發出來的力量。在〈英雄〉裡,我主要負責的部分包含 Main Loop 以外的和弦行進、各段 R&B 的編曲、Bridge、Dance Break 等段落的組織與作曲等等,在維持基本的主框架的同時再把 Urban 風格的 R&B 元素融入進去。就像您前面說到的,這首歌從一開始就是帶著要做出第二個〈 Cherry Bomb 〉的覺悟(?)在製作的,結束了漫長的錄音之後,我、成員們和 A&R 部門的人一起聽了成果之後,我不禁「原來比 〈 Cherry Bomb 〉更兇了啊⋯⋯」這麼說了(笑)。

——我還記得您以前在訪問裡有說過,Dem Jointz 的 Beat 一直都會給您靈感,同樣都是音樂人,DEEZ 您覺得他是個怎樣的音樂人呢?
啊(笑),我的意思不是 Dem Jointz 的 Beat 一直都會給我靈感,應該這麼說,在我收到像〈 Cherry Bomb 〉或〈英雄〉這種 Main Loop 做得很好、很有破壞力的 Beat 的時候,會成為我很好的靈感。因為他音樂裡有著那種不按牌理出牌和天才型的特異感,有很多地方都會成為我的靈感。我之前訪問說到的部分是,我去美國直接和他一起製作的時候,他讓我看到了,我過去所理解的黑人音樂式的作曲、編曲方法是沒有錯的,他解決了我過去一直存在的某種急切,所以是我的一個榜樣。之前也是、這次也是,和他一起的製作一直都很常有種像去遊樂園搭雲霄飛車的感覺。

——雖然沒有像〈 Cherry Bomb 〉的組合這麼複雜,但〈英雄〉也是與許多創作者一起完成的歌曲,這次的歌中,除了 Dem Jointz 之外的其他作曲者們又是如何完成製作的呢?這次的〈英雄〉與一般的 Song Camp 的製作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嗎?
這次的話,因為給到我的時候,主要的 Main Loop 與大略的架構都已經大致定好了,所以有比較多是我自己坐下來製作的部分,這一點與大部分的 Song Camp 製作不太一樣。不過儘管進行的方式是這樣,但〈英雄〉這首歌裡面原始的素材都已經在舞動著,所以可以用跟其他作者在同個空間裡創作時相同的那種感覺來製作。

——〈英雄〉是最近我聽到的歌曲中尤其充滿動態感(Dynamic)的歌曲,非常厚實(Thick)的質地(Texture)與和聲精練的 Soulful 樂段不斷交叉,能感受情感與情緒的落差十分強烈。和〈 Cherry Bomb 〉相比,〈英雄〉反而在聲響(Sound)上更緻密、更沒有空隙,而你在製作的時候最花心思的又是哪個地方呢?
首先〈英雄〉的 BPM 就比〈 Cherry Bomb 〉還要快,Riff 本身不但具攻擊性,也十分抓耳和直接,所以比起更果敢地使用大量塞入的和聲,我覺得在正確的點上使用能讓人留下印象的和聲會更有效率,在不打亂像一台徑直奔馳的列車般能量的大前提下,無論是和弦工作(Cord work)或是編曲,我都希望能夠做出可以引導出主唱成員們感性的和聲配唱(Voicing),同時也希望能維持讓新潮與 Old School 並存的色彩。

——那麼我就想切入到人聲編排(Vocal Arrangement)的環節了,我認為偶像(尤其是團體)音樂的人聲編排過程是很關鍵的,Part 分配也是,如果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會因為這一點而無法好好表現出整體的氛圍或情感,作為人聲指導,這首歌裡有沒有什麼你有更加注意的地方呢?
Part 分配的部分,是由 A&R 團隊考量編舞動線與整體的平衡,經過許多苦惱而決定的,而我的指導主要會以分配好的 Part 紙為基礎,盡可能地將歌曲的意圖和氛圍引導出來。因為每位成員唱歌的音色、技巧和特色都不一樣,(當天歌聲的狀態也很重要),我這麼說或許能比較快理解,如果把人聲當作一種樂器,那麼我就是指揮,我會盡我所能一點一點來製作,努力把現場的氣氛弄得好一點,製作時會像是一起唱歌、一起呼吸的感覺,即使偶爾出來的東西跟我本來要求的不一樣,但如果那個能給人感動的話,我也很常會把我原本的指令果斷地丟掉,我覺得成果整體的完成度才是最重要的。

——而人聲編排也絕對不單只有「歌唱」,在〈英雄〉裡, MARK 與泰容的 Rap 也讓人印象深刻,兩個人作為 Rapper 的色彩是非常不同的對吧?MARK 的聲音很乾淨,在他這個年齡段很難找到的 Old School 風 Flow與 Tone 也都是他的優點,相反的,泰容有著更柔軟、更非正規的 Flow 和獨特的 Tone,這樣的差異在歌曲裡其實也很明顯地展現了出來。這是否也有 DEEZ 您在指導時給的指示呢?舉例來說,泰容的 Rap 聽起來就用了比平常更 Free、更含糊(Mumble)的Tone,這點很引人注目。
MARK 和泰容的色彩雖然不同,但這兩人不但是樹立起團體主幹的組合,他們在音樂上也非常優秀並充滿野心。這次錄音時,我對 MARK 的要求是要他稍微更有力量,要能夠帶起已經很具衝擊力道的編曲(Sound),同時還要配合音準來唱;而泰容的話,就像他的 Flow 比較自由的那一段,是用像在錄即興(Adlib)時的感覺,用比較放手的方式來聚焦做出自由的 Tone 和表演節奏,他們兩個都是比較喜歡一次錄完(One Take)的類型,所以我會拿到很多段的錄音,再透過 Comping 作業列出最後 OK 的那段,成果大家都很滿意。
 
——在舞台上,和〈英雄〉這首歌一起表演的 Intro 〈序曲〉也很有趣,Ethnic 的氛圍中有著和〈英雄〉的情緒與音樂一貫的脈絡,也讓人想起以前 NCT 2018 的〈 Black On Black 〉的感覺,您是用什麼概念來處理,以及在哪個細節裡有些什麼意圖呢?
在〈英雄〉快要發行之前,我才收到製作〈序曲〉的委託,畢竟概念是很東洋的,讓人聯想到《追殺比爾》的色彩也很強烈,因此 Ethnic 的部分就成為了主要的連結樞紐。因為主要歌曲〈英雄〉是很街頭的節奏,所以我希望把這首歌的 Swing 的感覺融入到 Intro 裡,透過把〈英雄〉的「na na na」這段主題(Thema)做了變形(Variation),加入了新的 Riff,並再做了一些能加入運用武術、打鬥等編舞趣味的部分,而且隨著感覺的不同,我會慢慢地製作一些片段讓它能自然地過渡到主歌曲,主要的製作方式大致上是這樣。

——這張專輯裡 DEEZ 所參與的歌曲中,有一首歌是我個人感到滿意外的,就是〈回音 (Love Me Now)〉。看您至今擔任首席作者的那些歌曲,儘管曲風不盡相同,但大部分基本上都還是嘻哈、R&B 等等的黑人音樂類型,但這首歌無論在曲風或是類型上都很不一樣,不但旋律上很有趣,節奏與分段都很有意思。
前年去美國的時候,Song Session 的當天凌晨就進到了 SM 的 Song Camp 開始製作,可能是當時在美國 Song Session 的時候連一個快節奏的歌都沒有,所以我很喜歡這個 Beat ,過程中沒有太多的苦思,大概四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這首歌,也是說是一種 Drop Chorus 類型的歌曲,副歌我不想要完全空掉,而是想在刻畫抓耳部分的同時,也能夠昇華出那個旋律,我想我最後製作得很滿意。先完成了副歌之後,我反而不希望主歌(Verse)與 Pre-Chorus 被侷限在框架裡,所以我在嘗試了一些節奏之後,最後選用了一系列的三連音(Triplet)作為分段的元素,雖然不能說完全是 R&B ,但我還是使用了那個元素,而且有點流行(Pop)是沒錯,不過我也盡量努力讓稍微 Top Line 不要那麼一般,是很滿意的一次製作。

——〈雨傘 (Love Song)〉是我個人在這張專輯裡最喜歡的歌曲之一,The Stereotypes 特有的俐落與柔軟,加上靈感鮮明的復古風 Beat,與 DEEZ 特有、極度精緻的 R&B 旋律非常適合,在以前您所製作的伯賢〈 Diamond 〉這首歌裡,中間有從小調-大調這樣立即轉換旋律的地方,〈雨傘〉副歌這段「雖然討厭雨,但今天有點想喜歡看看」也讓我有類似的感覺,因為很能表現歌詞的感覺,所以特別津津有味。
我和 The Stereotypes 已經合作過好幾次了。〈雨傘〉這首歌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這首歌大概是「Stereotypes Camp」的第四天寫出來的,在那之前做的三首歌都和〈雨傘〉截然不同,剛好是體力上覺得疲累的時候。明明需要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但偏偏都沒有做出那樣的歌,所以我就問他們,(那時候他們剛和 Bruno Mars 一起做完《24K MAGIC》專輯沒多久),Bruno Mars 留下的 Demo 歌曲裡,有沒有像是〈 That's What I Like 〉這種感覺的歌,他們欣然打開了筆電,接連播了好幾首歌,我不假思索地就從那個清單裡選用了這首歌,而且是和我個人最喜歡的 Top Writer 兼歌手的 BLUSH 一起完成了這首歌。和〈 That's What I Like 〉不一樣的是,我們以稍微柔和而華麗的和聲,來幫助主旋律(Lead)的大調轉小調段落變得更特別,尤其我們用從 Pre-Chorus 到副歌的地方來表現出在感情上來回踱步的情形,不知要宣洩到何處的這股心動感則是用大調轉小調的地方來表現,儘管最終版本和原本的 Demo 相比,我們拿掉了很多合音(Harmony),但因為做出來的成品很符合 NCT 127 的音樂風格,所以我很滿意。

——當然〈雨傘〉的旋律或和聲都很出色,但泰一卓越的 Vocal 讓我印象深刻,當然泰一在技巧面沒有什麼能挑剔的,我個人覺得他精練又「厚實細緻」的歌聲尤其極為適合這種 R&B 風格的歌曲,是一位歌聲可說是極品的歌手,作為製作人,您對泰一的歌唱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真的很奇怪的是,本來以為這首歌會花很長的時間錄音,但所有成員都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錄好,明明是首很難駕馭的歌。我和泰一也聊了很多,作為一位主唱,他也是我特別珍愛的成員,他不但了解要如何運用柔軟的混聲,也懂得要如何調節輕重緩急,是一位名副其實的「Vocalist」成員。在〈雨傘〉裡,泰一的歌聲很明確地抓住了歌曲的重心,我在製作時最主要的指導在於,儘管歌聲厚實,但要用些什麼方式才也能展現出有透明純粹感的 Tone,透過那些偶爾很明顯的 Vocal Runs/Adlib Scale,我製作時會盡可能去同時維持住情感和技巧這兩方面,他本人也一直為了在錄音時表現出更好的技巧而努力,因為有彼此的信任,才有很棒的成果。

——雖然您沒有直接參與〈白夜〉的創作,但您也擔任了這首歌的人聲指導對吧?我個人認為,這首歌的人聲指導絕對是整張專輯裡所有歌曲裡最棒的,當然歌也作得很好,但我覺得 DEEZ 細膩的指導能力更是歌曲完成度很重要的一環。〈 Highway to Heaven 〉的時候其實也有點類似的感覺,因為有 Part 分配跟成員們不同的歌聲,但您不是按照過去習慣地去處理,而是把成員們的個性都很好地引導了出來,成員們也把這首歌選為製作得最成功的一首歌。
是的,這是我和我很喜歡的 The Underdogs 與 KENZIE 老師的合作,因為歌真的太棒,所以我很欣然就接下了指導,不但是 The Underdogs 特有的 Play Book 風 R&B 歌曲,以在玹開頭的主歌段落更是充滿魅力。這首歌花了滿長的時間錄音,因為和成員們過去唱過的 R&B 相比,這首歌有比較多更偏向傳統 R&B 的元素,所以要抓住那種質感的過程並不是很容易。回想起〈白夜〉的製作過程,不禁讓我再次覺得「NCT 127 成員們整體的 Vocal Balance 真的是很棒」,這是一首讓人感受到彼此間的互補是如此重要的很好的範例曲,整體維持著豐富的聲音的同時,儘管是首男團歌曲,但我很努力做成彷彿只有一個人、只有一道呼吸在表現那樣,盡可能不要斷掉那道情感線,我自己在發行之後也很常聽這首歌,如實地反映了成員們投入的辛苦,是一首很製作精良的 R&B 歌曲。

——尤其是歌曲的後半部,從 2:50 要過渡到 Bridge 的地方,道英和泰一的歌聲是順著延續過去,中間沒有斷掉,而是接著多唱了一個小節,這個突出情感線的地方十分絕妙。在有許多位成員輪流演唱的偶像音樂裡,這不是個能輕易嘗試的方式,所以我聽起來就覺得特別有趣。最後在玹演唱的旋律以很九零年代 R&B 風格的感覺漂亮地收尾,在那之後以 MARK 為首的成員們細碎的 adlib 不斷延續,我覺得這個段落非常美,擔任著開頭和結尾的在玹的歌聲像是褪去了一層外殼,感覺變得明顯更加成熟了。
這是我與 A&R 的人員幾經苦惱之後才完成的部分,就像您提問到的那樣,這個部分我們確實是有意這麼做的,也需要另外錄很多次。在玹的音色在同為男性的我聽來也覺得充滿男子氣概,是很有魅力的中低音,尤其是那些即興(Adlib)段落,即使有些是 Demo 裡就有,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在玹根據當時的情感所演繹出來的,與其說是有什麼製作意圖,更多時候似乎其實是忠於當下的感覺來製作,聽到您說聽起來很美,心情真好呢,看來我也要再來聽一次才行了。(笑)

——道英不但在〈白夜〉裡擔任了背景人聲,在這張專輯裡,我對他純淨真誠的嗓音又再次刮目相看,儘管以專輯整體來說,他的聲音並不是很常被在最前面,但如果仔細聽這些歌的話,就能聽到他一直在底部穩固地在支撐著,如果要請您評價作為歌手的道英的話?
道英真的是一位潛力無窮的人,我更期待他以後的表現。要哀切的時候很哀切、要透明的時候真的又可以表現得很透明,我認為他的嗓音很適合那種韓國式感性的歌曲,是無論何時都為歌曲增味的出色歌聲,我在和 NCT 127 製作時,尤其常把道英和楷燦當做背景人聲,道英對旋律的領悟能力和聲調的自然度就是優秀到可以用在每首歌上,我平常寫的背景人聲和聲旋律(Back Ground Harmony Line)大多都不算太一般,如果是功力沒這麼好的歌手,在抓到那些背景旋律之後,會很難同時聽著原本的主旋律再唱出來,這是個必須要有音準和節奏感的優勢才可能完成的事,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道英的歌唱實力也越來越有成長,現在的他在定好的錄音時間裡就能把那些消化得很好,不論是主 Vocal 或是背景和聲都很優秀。

——〈 Dreams Come True 〉也是我個人在專輯裡另一首喜愛的力作,有趣的是,大眾可能會因為 MV 裡可愛的效果而不會感受到這首歌是一首多麽複雜的歌曲,不但有著成長許多的和聲,歌曲也很精緻。您和在 Kpop 界已經十分有名的作曲團隊 LDN Noise 一起合作,或許是這個原因吧?雖然曲風不太一樣,但我覺得這首歌的取向和感覺完全就是照著同為與 LDN Noise 合作的〈 Touch 〉來延續的,〈 Touch 〉是我個人覺得 127 最棒的歌曲之一,這次的共同製作感覺果然也很棒。
〈 Dreams Come True 〉也是這張專輯第一首錄音的歌。因為 MV 太強了(笑),我邊看也會忘記這是什麼樣的歌,哈。製作這首歌的時候確實是想著要做第二個〈 Touch 〉來做的,製作方式也和當時一樣。在 LDN Noise 基本的 Loop 上,我用鋼琴和一些變形來做追加編曲和 Bridge。還有,這首歌是先以主合成器軌(Main Moog Line)完成整首歌之後才製開始作主旋律的歌,我們和 Bobii 這位英國音樂人一起完成了主旋律(Top Line),為了能讓副歌容易跟著唱,我們放進了比較 Chill 的旋律,也為了配合那部分,而製作了感覺稍微把力氣抽掉地主歌和 Pre-Chorus,也在節奏上維持了適當的情緒。因為這首歌也是 A&R 人員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錄音的時候我們也一起苦思了很多,為了好的片段而投注了很多時間。

——我在點評上一張專輯時曾說過,楷燦作為主唱有著顯著的成長,聽了這張專輯之後,他有種變得更成熟的感覺。以前我曾說過楷燦的聲音就像是「MSG」、調味料一樣的嗓音,不但銜接著各種不同的味道,在即興(Adlib)的這些地方也給予很強烈的印象,我的意思是這樣。雖然他的年紀最小,但他在短短幾句裡也有足以確實展現自己存在感的能力,在歌唱上的野心看起來也很強,只看音色的話,我想他是在 127 裡帶來清涼感的主要角色。光是聽他在 〈 Dreams Come True 〉一開始的部分就能感受到他出色的存在感,〈白夜〉、〈雨傘〉裡的背景人聲與即興裡也都可以一窺他的資質和覺察。
但 MSG 不是對健康不好嗎?(笑)他是個有益健康的人呢(笑)。是的,楷燦是野心很強的人,但不是只有野心而已,他的努力也配得上他的野心。用錄音時間來舉例好了,他一直、幾乎是每一次都很穩定,維持著肉眼可見準備好的狀態,是會在最短的時間裡就能錄到 OK 的成員之一。以前剛出道的時候因為年紀還小,所以在音色的使用、處理音階的精準度上都稍微比較可惜,但現在的他唱歌的時候,已經很明白要如何利用自己哪個音色去配合這一段,尤其我有時候會下一些很難應對的指示,但他也能展現出能柔軟處理的樣子。其中一個就是來自從您剛才提到的 〈 Dreams Come True 〉,尤其是 Bridge 的背景人聲錄音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其實當時 Demo 人聲的 Stem (主幹)還沒完全準備好,我只聽過原曲的 Demo,要再檢視主旋律的狀況,本來都已經決定好要那次錄音就先當作楷燦版本的和聲訓練(Harmony Training),但中間卻因為他都抓到了我給的東西而有了心滿意足的感覺(笑),後來就乾脆直接開始重新作一段旋律(笑),我很滿意結果,我想也是因為他是對作曲有興趣的成員之一才有可能給了我這麼大的幫助,以後也請多多期待楷燦和所有成員們的成長。

——我有個小小好奇的地方,這首歌結尾可以聽得到不是主唱的泰容的即興(Adlib),〈白夜〉裡也有 MARK 唱這樣的部分,YUTA 也有擔任高音的地方,雖然這些應該都是同一個脈絡,但這樣的東西可以視為 DEEZ 專屬的指導特徵嗎?
畢竟我的偏好是不要老套地去做,所以偶爾會有這樣的情況,與其說是我的指導特徵,我想更多時候是根據每首歌不同的感覺,在各個當下所做的的即興判斷。

——以我個人來說,在 Song Camp 體系已經成形的當今 Kpop 產業裡,人聲指導和其領域有著不同的意義,人聲指導即使過去身兼了製作人、聲音工程師、主創作者等等這麼多的角色,依然擔任著在韓國在地化過程裡的核心,所以我認為是更核心的部分。不過對一般的樂迷們來說,應該也會有不太了解這個角色的一面吧?您能夠直接與閱讀本文的讀者們說明,人聲指導究竟擔任著什麼樣的角色,以及這個過程通常是如何進行的呢?
聽到您把人聲指導想得如此深入,讓我感覺很棒,就像您提問的那樣,我個人覺得是個很重要的要素與製作階段沒錯。作為 Song Camp 體系先驅的 SM, Demo 的品質和過去相比已經提升很多,而且大部分的語言都是英文,所以人聲指導必須去理解那首歌,彷彿要回到 Demo 剛完成的狀態,要以好像要再寫一次那首 Demo 的感覺去分析那首歌,去分析 Demo 裡的人聲旋律的特色、語感表現等歌曲裡的重點,然後再以「第一人稱視角」去聽那個做好的錄音,因為這樣才能去帶領藝人們並給出指導。然後錄音的時候,在和成員們與 A&R 團隊商議好要以什麼方式進行之後,我通常會把成員們想成是一種樂器,以要超過或至少維持 Demo 的品質為標準仔細地製作,所幸我指導的方式和進行的部份都有一定的完成度,成員們與 A&R 人員們都很滿意,所以我在現場才能夠以完全投入的狀態進行,您可以想成我和成員們一起在亭子裡唱歌的感覺,我想人聲指導就是完成那首歌的最後一步。

——偶像音樂裡的人聲指導和一般其他領域的人聲指導有什麼差異之處嗎?
Demo 雖然只有一個人唱,但在偶像音樂裡,有很多時候會被切開,也有很多要唱好幾個語言版本的情況,所以在音樂上其實很難不會遺失整體流暢度。偶爾也會因為成員們行程的關係,必須分成好幾次來錄音,所以作為指導的我,維持著第一人稱狀態就變得非常重要。因此以結論來說,與 Demo 相比,即便維持了那個曲風與脈絡,但成品有一定部分又必須要平均地映照出專屬那個團體的色彩,這應該可以視為和其他領域的差異吧。

——我能說這次 NCT 127 的《Neo Zone》專輯是他們至今發行的專輯中最棒的作品,我想 DEEZ 您在這之中擔任著極具決定性的角色。如果將 NCT 127 和您過去合作過的 SM 藝人們相比,您認為他們又是個有著什麼差異的團體呢?另外,也想聽聽您本人對於這張專輯、或是整個製作過程的總評或是心得。
首先,因為有許多 127 的 Fan 們支持,這張專輯有了很不錯的成績,所以我心情很好,不只是我,成員們也都很開心,感謝大家。^^ 我只是把我負責的部分做到最好而已,如果有人認可,那麼我就除了感謝也只有感謝了。 SM 其他的藝人們全都很優秀,所以很難直接去比較,不過 127 是個剛要起飛、很純粹的「現在進行式」,針對這一點,我想為 127 給予很高的分數,即使面對到很多樣的曲風,他們依然能夠消化得很「NEO」,能歌善舞也是個他們的優點,就像我前面說到的,因為他們還是「現在進行式」,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把這張專輯當作是「完成式」,我覺得他們還有非常多可以展現出來的魅力。以我個人來說,我很同意這張專輯是一張充滿製作精良歌曲的好專輯,很開心可以一起製作好幾首歌,這些時光也讓我和成員們的感情變得更深厚,因為成品是如此讓我感到滿意,所以我也不會感到後悔。以至今不斷成長的那些作品為基礎,成員們在這張專輯裡也各自展現出了更往上提升的實力,這點也讓我覺得是非常積極正向的,希望這張專輯對 NCT 127 走入下一個篇章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希望能成為讓更多人嘗試聆聽 127 之後進而更喜歡上他們的專輯,以各個方面來說,這次都是一次沒有留下遺憾的製作,感謝大家。^^




//


雖然原文裡內附英文翻譯,
但抱持著喜歡他們音樂的人們都應該讀讀這篇的心情,
所以儘管擱置了將近一年,還是終於翻完了哈哈哈哈。

覺得提問者都有問到一些重點,DEEZ 的回答也都很精確扼要。
例如評論幾位主唱成員的表現,還有說明一些段落的設計原因等等,我都覺得很有趣,
尤其是有些地方選擇讓幾位非「main vocal」的成員來唱的這點,
我自己在聽專輯的時候也有察覺到,也剛好能得到製作面的回答。
(記得以前道英也有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近期的作品裡,也有希望弱化每個人在歌曲裡固定的分工方式的用意。)

我個人認為《Neo Zone》確實是 127 正式進入另一個階段的里程碑,
先撇開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不談,
更重要的是,在經過了這些年這麼多次的人員變動之後,
我個人覺得在這張專輯裡,
目前的這九個人在音樂上終於成長及彼此磨合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當然樂曲風格是 A&R 的選擇,
不過單純跟過去的他們相比,他們使用聲音的彈性明顯越來越豐富,
總是戲稱 2019 是他們的 vocal 元年(噗),
意思就是從《Superhuman》專輯內的作品開始就明顯增多了 Vocal 表現的比重,
看過有人說《Neo Zone》裡整體的 Vocal 像是場漂亮的團體戰,我很喜歡這個比喻。

《Neo Zone》其實離我個人理想的 127 專輯路線其實有段距離,
我心中期待的還是比較偏早期迷你專輯或正規一輯裡有的那種都會冷硬感,
結果二輯整體竟然是溫暖、充滿人味的調性,
專輯本身對我來說更像綜合了許多不錯單曲的禮包(而且許多歌我個人確實滿喜歡),
所以,怎麼說呢,個人非常同意《Neo Zone》仍然是一張「進行式」的專輯,
經過 2020 這一年,相信成員們又有十足的進步,
因此很期待下一次的專輯他們究竟又會做出什麼樣子的東西,
儘管常說這團體沒未來,這 巨大的無計劃(aka NCT)也是牽一髮動全身,
但無論何時才會有下一張、他們未來要面對的現實又會如何,
希望 127 這團體,未來留下來的 discography 都會是令人感到驕傲的。(拭淚)




                                
► translated by cyl.
► 本篇所有翻譯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全文或部分轉載及引用
► No sharing, quoting and re-uploading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without permission.

► YOUR SONG.  www.your-song.net


You Might Also Like

4 comments

  1. 很認真的看完了這一篇,反覆咀嚼了好幾遍甚至寫了筆記XD,《NEO ZONE》是讓我一頭栽進NCT音樂世界的專輯,看文字的同時好像又把這幾首歌曲聆聽了一遍,看完也不禁期待正規三輯的面貌了(太快)。
    還有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您的翻譯(本身是S.W. 妹妹還是SONE),總是很到位也感受的到字字斟酌的用心,謝謝您♥。(尤其是徐玄近期的兩篇訪談,感覺是可以當成人生榜樣一樣的內容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Dear Emily,

      抱歉因為莫名的審核機制,
      我沒有發現有新留言,不好意思晚回覆了哪。

      謝謝您的留言,看到這些實在讓我感到非常欣慰。QAQ

      因為字這麼多,主題也可能不是多數fan喜歡看的東西,
      加上我也不是專業的翻譯,
      其實很多時候我自己也不確定會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讀這些內容,
      當然我也不是為了誰而做的,
      只是因為我自己喜歡這些、對這些感興趣,
      所以看到真的也有人會覺得這些有趣,甚至還讀很多次,
      那種成就感實在讓人很滿足。

      這篇有不少專有名詞,DEEZ回答本身就摻了很多英文,
      可能不是這麼好下嚥,
      覺得您也可以搭配他們的錄音側拍影片,
      應該可以更容易感覺一下他說的東西。
      (DEEZ就是他們錄〈英雄〉、〈First Love〉時會跟他們閒聊的那位XD)

      我也非常期待正規三輯會長成什麼樣子,
      然而看到127現在這個儼然退休的狀態,
      可能還有得等了。QAQ

      另外,在翻徐玄或少時其他成員的訪問的時候,
      翻譯本身對我來說有時也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我們都可能會碰到類似的煩惱或是問題,
      但她們面對的方式和態度就像是我的另一種參考答案,
      這種得到慰藉的感受非常奇妙。

      總之,再次謝謝您的閱讀與留言~♥♥

      刪除


  2. Dear cyl:
    無意間在搜尋在玹雜誌照的途中點進你的網站,在這裡看完很多篇nct的採訪,覺得好難得遇到有人願意、也有能力精確又仔細的翻譯這些文字,很喜歡、很感謝、也覺得很珍貴!😭
    總覺得自己不能這樣默默的看了就算了,一定要讓你知道,你寫下的這些文字傳遞的是準確又精彩的內容,真的很有意義!🤍

    作為多年(?)kpop粉絲,我實在怪癖的熱衷於觀察喜歡的藝人的歌曲、concept、表演、vocal之類的變化,可惜平常能看到的大多是節目呈現的娛樂性質內容,公司收錄的幕後花絮也總是看不夠,真的難得有工作人員採訪也幾乎沒有完整翻譯。
    總是很好奇藝人們和工作人員的合作和製作過程,因為這些不就是造就kpop精彩的原因嗎!

    讀完這篇訪談真心覺得超滿足,金榮大的提問都很觀察細微,DEEZ的回答也脈絡清楚又有趣,雖然專業詞彙很多,但也蠻能用想像來理解,對外行人我來說真的像上了一課,當然都是因為你翻譯的很準確仔細!
    原來製作一張專輯是這麼龐大的過程,看完以後一些好奇的地方有得到解答,也發現一些本來沒注意的部分原來是那麼多細節堆砌成!以後好像更能仔細的聽專輯了~(?)

    其實是在今年sticker之後才看到這篇採訪,這樣倒敘的往回理解nct的專輯也很有趣,從neo zone到現在sticker,他們感覺好像又有了蠻不一樣的變化。
    總之!不知道為什麼打了這麼多!只是想謝謝你願意翻譯這類idol相關又偏專業的文章!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看到精確使用文字的人真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Dear chiao,

      嗚,我又因為審核機制遲了很久才看到,真是不好意思。QAQ

      真開心能讀到這樣的回饋,有感受到您澎湃(?)的心意,謝謝還特地留下留言~

      我自己也是個很愛看產製幕後過程的粉,雖然這確實不是一種「主流」的喜歡方式,但過程裡得到的收穫與樂趣也是推著我慢慢完成這些的動力,當然,開始翻譯的一大初衷也是希望讓自己能獨立於現在幾乎是壟斷的中國式追星習慣,小至用詞,大至觀點,我希望我喜歡的這些偶像明星不只有一種被詮釋、被解讀的方式,我覺得這很重要。

      這時代就如同您所說的資訊爆炸,尤其kpop是一個節奏非常快的文化,所以我個人並不會奢求這些動不動就上千字的純文字能有多少的人願意讀完,但如果有與跟您一樣、是乘著google指引漂來的人們有緣看到,然後讀完有開心、滿足,或是覺得離說話的人多近了一點,那我想我也是功德圓滿惹。

      總之,謝謝您餒。
      未來在能力範圍還是會慢慢產出的(吧)。
      :)

      刪除